“我订的煲仔饭送来时还有个砂锅,饭吃完了,砂锅该怎么办呢?”前不久,正在广州读大学的小王向记者反映,他在外卖平台上订了一份煲仔饭,送来后发现是用砂锅盛着。现如今外卖都如此“豪华”了吗?有媒体调查某外卖平台后发现,有些店铺煲仔饭用一次性铝箔饭盒配送,有些则是用砂锅。
煲仔饭外卖一定要用砂锅吗?对此,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呼吁把包装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吃惯煲仔饭的人都知道,盛放煲仔饭的是砂锅而非其他器皿。一般来说,这样的经验来自线下的门店消费。如果换成外卖,点个煲仔饭还用上了砂锅,这一点我是万万想不到的。对此,有广东网友表示:砂锅是对煲仔饭起码的尊重。这观点我倒是不怀疑,不过煮煲仔饭的时候用砂锅,作外卖包装时换个器皿,里面再垫上保温的锡纸之类,未必就成了对煲仔饭的不尊重吧。
抛开尊重与否不说,点份外卖就得一个砂锅,对消费者来说可能也是负担。当然,这样的包装并非全无益处。比如注重仪式感的,在家招待朋友,现成的锅具不仅美观体面,也省事省心;但如果只是自家人吃饭,而且外卖次数有点多的话,这样的包装就近乎“鸡肋”了:每次都送,不但有重复浪费之嫌,而且还占地方,处理起来也费事。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像上海消保委呼吁的那样,外卖的包装让消费者自己做主。
不难发现,现在绝大多数的外卖,其包装有且只有一种。之所以这样,其中固然有效率的考量,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出于利益使然。商家为了保证外卖的色香味,提高消费者体验,同时减少相关投诉,会倾向于尽可能选择好的、贵的包装物。
而常被大众忽略的一点是:商家在销售外卖的同时也在销售包装物,包装物本身也能给商家带来利润,而且一般来说,包装物越贵利润空间越大。从这个角度看,煲仔饭外卖用上了砂锅,与其说商家尊重的是食物,毋宁说尊重的是利润。
不管是点煲仔饭送砂锅,还是订火锅食材还收到了锅和架子,商家和包装物的生产商近乎成了“唯二”的受益者。除了消费者被“薅了羊毛”,更大的危害在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危害。
有研究报告显示:2015—2020年期间,外卖订单从17亿件增长到171.2亿件,塑料包装消耗(废弃)量也从5.7万吨增长到57.4万吨,5年间增长为原来的10倍。由于只有少量的包装物能被降解,多数只能焚烧、填埋或废弃,由此带来的处理成本更是居高不下。
上海消保委的种种呼吁,如“把外卖包装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在商户菜单页面提供不同档次的包装供消费者选择”,或者“设置合并菜品包装选项,简单的少花钱,高档得多花钱,通过消费者的选择,进而实现外卖包装的减量和反浪费”等就有了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不过,要想让一众商家响应这一号召并且成为他们的行动自觉,仅仅依靠呼吁显然是不够的,还得通过周密的政策设计、严格的奖惩等来助攻实现。
文l墨攻
编辑:何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