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经济首个全国规范:未满8岁禁售,这些商品不能当盲盒卖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3-06-15 19:07
pic_1279259

新华社照片。

如火如荼的“盲盒经济”迎来首份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推动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其中提及对于不适宜进入盲盒领域的药品、医疗器械、活体动物、易燃易爆物品等,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同时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作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并要求盲盒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


四个方面规范盲盒经营

近年来,盲盒相关产品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青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盲盒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三无”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次,市场监管总局在《指引》中,从制定负面销售清单、明确信息披露范围、鼓励建立保底制度、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等四个方面对盲盒经营予以规范。

《指引》规定,对于不适宜进入盲盒领域的药品、医疗器械、活体动物、易燃易爆物品等,提出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化妆品、食品,作出限定性表述。同时,《指引》要求盲盒经营者将盲盒内物品的商品价值、抽取规则、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真实情况。

此外,《指引》鼓励盲盒经营者通过设定抽取时间、抽取金额上限和次数上限等方式引导理性消费,自觉承诺不囤货、不炒作、不直接进入二级市场。

值得一提是,《指引》还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作严格限制,要求商家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要求盲盒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推动净化学校周边消费环境。


“万物皆可盲盒”,企业跟风进场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今天,从模型文具、衣物美妆、酒店机票等各类消费品都乘上了盲盒经济的“快车”。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盲盒市场规模从25亿元增长至近百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75%。

pic_1359081


相比商品的使用价值,盲盒这一消费模式带给年轻群体更多的是情绪和社交价值。iiMedia Research 数据在 2022 年对我国 Z 世代群体购买盲盒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选项为多选),其中 46.3% 的消费者是因为喜欢该盲盒的设计,39.9% 的消费者是因为盲盒在网上很火、出于好奇跟风购买,39.4% 的消费者是被产品包装吸引而冲动消费,37.8% 的消费者是因为受到了身边购买盲盒的好友影响,31.4% 的消费者会选择与自己喜爱明星/品牌联名的款式。

由此也引发了众多企业跟风投身这场火爆的生意,将各类不规范的商品或经营模式包装进的盲盒/福袋。

今年4月,山东一家盲盒类电商平台因涉嫌集资诈骗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此外有商家在直播间里借售卖盲盒之由,疑似变相进行抽奖“赌博”;去年,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出现的“剩菜盲盒”也引发了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争议,更早期的盲盒市场中甚至一度惊现活体宠物……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盲盒成为投诉新热点,其中“商家利用盲盒销售临期商品或假冒伪劣产品”“盲盒概率不透明”等问题被消费者投诉最多。


盲盒规范化治理加快推进

自2022年开始,盲盒消费中的诸多隐患已引发多方关注并陆续启动规范化治理。

去年8月,B站电商平台会员购、魔力赏上线“理性消费倡议”,在商品详情页,用户可以看到透明公开、合法合规、概率公平等内容;叮当魔盒则通过平台运营规则公示“平台间比价功能”等方式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还专门设置了未成年投诉入口。

同在2022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就《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鼓励盲盒经营者建立保底机制,通过设定抽取金额上限和次数上限,引导理性消费。鼓励盲盒经营者自觉承诺不囤货、不炒作、不直接进入二级市场,并接受社会监督。

征求意见稿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为盲盒市场定规矩、画红线。其中要求,商家须明确盲盒抽取规则,并对具体盲盒经营活动提出了倡导性建议。比如,盲盒内商品的实际价值应与售卖价格基本相当,单个盲盒的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等。此外还引入了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发自上海

编辑:石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