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迎七一”红色主题电影观影活动在广州百丽宫影城举办,广州市、区级宣传部门党员干部及市级互联网行业企业代表观看励志电影《一山之隔》。
活动以“广黔同心 E起同行”为主题,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委网信办、广州市互联网行业党委、广州市协作办、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妇联、广州市文联、广州市直机关工委指导,广州市网络文化协会、广州市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
“最美奋斗者”凿壁开路 观影者泪洒影院
电影《一山之隔》以“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被誉为“当代女愚公”的先进人物——贵州黔南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为人物原型创作,记述了以邓迎香为原型的女主人公用十三年带领乡亲挖山凿路、斩断穷根,靠着“不等不靠、敢想敢干”的精神,凿通幸福之路的故事。
《一山之隔》主创团队。
《一山之隔》编剧、导演王一诺。
观影前,导演王一诺携主创团队来到现场与观众进行交流,讲述了在电影创作中,邓迎香这位当代“女愚公”给予她的精神力量。
观影过程中,很多人为基层女性奋斗者的励志故事感动落泪。尤其片中乡亲们不畏艰难、奋力砸山的精神令家乡人备受鼓舞。黔南州第十批赴广州跟岗锻炼学员庭奇告诉记者,正如《一山之隔》所叙,打通麻怀隧道,挖除了山村的穷根,打通了山村摆脱贫困走向致富之路,才有了今天绿色黔南、多彩贵州冲出大山走向世界的发展大道。
影片中人物形象立体而饱满,没有扁平化主角,也没有忽略对配角性格特点的刻画,女性导演对女性题材电影的细腻诠释,为主旋律电影带来了新风采以及新的美学价值。
电影主题曲《好花红》的演唱者周庆子也是一位女性。现在安顺从事文艺工作的她,多年前曾是一名乡镇帮扶干部,在她看来,《一山之隔》记录的不只是平凡人的悲喜,还有主创团队对故乡的大爱之情。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曲调悠扬,周庆子的歌声温婉清亮,饱含深情。当流水般的旋律响起,布依山寨内“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的民族风情映入眼帘,柔美又不失刚毅力量感正击人心。
电影主题曲《好花红》演唱者周庆子身着贵州布依族蓝染裙出席活动。
“4+”合作模式 构建两地产业合作新格局
《一山之隔》的故事背后,是粤黔协作对口帮扶。除了感人故事之外,影片还将镜头重点投向了贵州黔南秀美风光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粤海黔山,一江相连,隔山相守,协作情深。据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邹勇刚介绍,多年来,广州市累计投入黔南州财政帮扶资金34亿元,通过互联网、工会等渠道的消费帮扶达120亿元,仅2023年上半年,消费帮扶已高达17亿元。
十年间,广州共计56家企业在黔南落地蓬勃发展,156名挂职领导干部、1622名技术人员倾心尽力、默默奉献,合力共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渐渐建成以“广东企业+黔南资源”“广东研发+黔南制造”“广东市场+黔南产品”“广东总部+黔南基地”的“4+”合作模式,努力构建优势互补、供需连通的产业合作新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促全面乡村振兴。
《一山之隔》以电影这一载体,形象展现了黔南州从脱贫、全面小康迈向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能够有效激发党员干部、企业及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与帮扶热情。作为黔南州人,贵州省黔南州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副主任尹仕勇也对《一山之隔》给予了高度评价,让他最感动并感谢的是,电影除了将“女愚公”邓迎香的光辉事迹搬上了大银幕以外,还通过镜头语言对贵州的民风民俗、山景水景、农副特产、非遗文化进行了有效宣传,能够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及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实习生 谢心月
编辑:彭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