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杨欣 为了使广大考生和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今年的招生政策,6月24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白云山校区举行2023年大学开放日新闻发布会。据悉,学校今年招生计划总数5300名,与去年持平。其中,在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为4256名,占学校今年招生总计划的80%,包括面向省内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地方专项计划”150名,普通类(历史)1994名,普通类(物理)1994名,艺术类118名;在外省招生计划953名;此外,还有保送生招生、对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和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转入等91名。
今年增加计划较多的专业(类)有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法学、英语(师范)、翻译(合作办学)。
招生专业中九成为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会上,广外党委常委、副校长焦方太介绍,广外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全球经济治理、涉外法治研究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地。学校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的中国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首创单位,全国首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入选中日韩三国首脑倡导的“亚洲校园”计划唯一一所外语类院校,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今年招生专业中九成为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全国30所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养项目高校,唯一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的外语类本科院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总数位居全国外语类院校并列第一,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评级位列外语类院校第一。
普通类(物理)专业组由4个调整为11个
广外今年有59个本科专业有招生计划。在广东省的院校专业组分组进行优化细分:普通类(历史)由去年的4个组调整为9个组,普通类(物理)由去年的4个组调整为11个组,均含地方专项计划组;艺术类仍划分为6个组,保持不变。除数字经济、计算机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仅招物理类考生,政治学类要求选考思想政治外,其他专业均为历史类、物理类兼招且不限再选科目。2023年,在外省的院校专业组分组,原则上不做调整。最终招生专业(类)及计划以当地省级招生办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翻译(合作办学)为学校与澳门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今年首次招生,计划招收100人。该项目以语言科学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培养适应全球数字化转型需要的高素质、跨学科、融通型语言应用技术类拔尖创新人才。项目采取“3+1”“文理双学位”模式。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赴澳门理工大学学习,在培养方案规定学制内,修读完规定课程,满足广外翻译本科专业毕业条件和两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可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专业本科毕业证、文学学士学位证及澳门理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证。
工商管理(国际创新班)和工商管理(商务管理创新班)均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商科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外语”为培养特色,系统教授有关国际企业经营和国际商务管理等方面课程,相关课程主要为全英授课。国际创新班侧重于培养跨国公司管理人才,鼓励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经历;商务管理创新班侧重于培养国际商务管理人才,鼓励学生通晓国际商务规则、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
学生在读期间有三次转专业机会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校允许符合条件的本科生转专业。转专业实行“转出无门槛,转入需考核”,考入广外的普通类本科生在校期间均有三次转专业机会:第一次是在新生入学报到后,根据学校公布的创新班选拔条件自愿申请,经创新班所在学院考核录取后,进入创新班就读;第二、三次分别是第二、四学期的全校范围转专业,学生转出时实行“零门槛”(即不设条件),学校根据转入专业接收能力和专业要求提出转入条件并提前向学生公布。根据相关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转一次专业。具体政策和要求以当年政策和通知为准。近两年来转专业申请人数和成功人数均大幅增长。
对于广东的普通类(历史)和普通类(物理)考生,学校在专业录取时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不设置专业级差。即:根据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先安排投档总分排位高的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若该专业额满,再依次查看该生的后续专业志愿。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调剂到计划有空额且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业录取;若不服从调剂,或服从调剂但是不符合计划有空额专业相关要求的,作退档处理。以此类推,依次安排投档总分排位在其后面的考生的专业志愿。考生投档总分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已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
为更好地保护考生的利益,学校决定对平行志愿批次下服从调剂、体检合格且符合有关录取规定的出档考生不退档。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孙小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3新课标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