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察|业界大咖齐送祝福,30岁的“他”有何过人之处?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3-06-25 20:23
微信图片_20230625163454.jpg

一周观察

业界大咖齐送祝福,这家网络媒体有何过人之处?

过去一周,多名业界大咖为30岁的“他”送上而立之年的祝福。这张名单里的嘉宾,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导范以锦;有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有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陈俊龙;有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他们的祝语各有不同,但期冀却是一致的——

“祝奥一网越办越好!”

从1993年迈向2023年,奥一网于今年迎来了30周年的关键时刻。奥一网自“深圳热线”网站蜕变而来,在与用户共同走过的一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其从都市门户转型为新闻互动社区,从传媒转型为智媒,逐渐形成了打通报、网、端、微、视的网络全媒体平台。在三十而立这一年,奥一网以全新改版的姿态上线,提出“打造最聚民智的网络媒体”的全新定位,更加凸显 “汇民声、聚民智、暖民心”的独特优势。

汇民声、聚民智、暖民心——这是奥一网历经30年磨砺仍不变的底色,更是贯彻中央“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精神要求的必行之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要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工作机制。奥一网深知,在互联网主战场上走好群众路线,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及时报道基层创造的鲜活经验、有效回应群众关心关切,或是大力宣传各行各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均是媒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应有之义。毕竟,唯有用扎扎实实的脚力、脑力、笔力去汇民声、聚民智,方能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

而这,也是奥一网能吸引诸多业界大咖送上30岁祝福的魅力所在。“发源三十年,相约在未来”“扬帆起航,再创佳绩”“再谱新篇章”……无论如何前行,奥一网关注社会热点、畅达民声、推动社会进步的初心,始终不会改变。

跨越“铅与火”,融合“数与网”,30岁的奥一网正全新启航。让我们一起期待奥一网发源三十周年品牌升级发布会,期待重磅报告发布、专家主题演讲、圆桌论坛、新时代群众路线优秀案例颁奖等精彩呈现。

相关链接:

打造最聚民智的网络媒体,奥一三十再出发

聚民智

一评:“壹方城被淹”报告应尽快向市民公开

一场暴雨让深圳龙华区地标性商圈壹方城成为市民关注热点。6月17日,多则水淹深圳市龙华区壹方城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有视频显示大雨从露天楼梯倾泻而下、商场周边道路浮起多台泡水私家车等,一时引发深圳市民关注。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认为,该事件是对深圳防汛防灾体系的一次考验,暴露出了在城市现代化急速提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圳应及时总结壹方城被淹的教训,将事件处置报告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向市民公开,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汇聚群众智慧。”

报道链接:

一评:“壹方城被淹”报告应尽快向市民公开

过去一周

还有这场调研值得关注

这一周,由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联合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奥一网、南方民间智库在全市开展的“深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调研”,先后走进了盐田区和光明区。

在盐田区,调研团听取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梅沙警务模式的介绍,并调研了盐田街道将矛盾纠纷的“信息摸排”“宣传引导”“多元化解”前移一步到群众家门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具体做法。

在光明区,调研团了解了以“主动听取群众诉求,就地化解群众矛盾”为核心要义的“光明模式”。目前,光明区已形成了7个源头治理工作措施、9个配套方案,109条具体操作指引。

报道链接:

深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调研⑤|走进盐田区

深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调研⑥|走进光明区


执笔: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林少娟

编辑:林少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