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热潮席卷广佛 市民观龙成风景线

南方都市报APP • N视频
原创2023-06-25 17:20
pic_1369712

6月11日,黄埔区下沙社区龙舟采青仪式。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久违的龙舟热

绵延以千年计的龙舟文化,在这个盛夏成了一个全国各地的热题;南到海南省,北及东北三省,似乎都在鸣锣开道,鞭炮齐鸣。经过3年多疫情的阻隔,与2019年的端午节前后遥遥相望,4年光景,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民间一些暂别的联系,通过龙舟重新开启。

1000x667_b7a0f1d2a16a0e343ab5ef3cab96309

6月15日,车陂龙舟赛。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933b95cea8b24e58f41794448b23f91

5月31日,叠滘练龙舟。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7e2610b970dd1d0ef61c343c399b65b

6月22日,猎德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在龙舟运动的第一大省广东,以往的龙舟季会开始在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起龙习俗),最晚结束在中秋、国庆节前后(南海、顺德河道上的年度比赛);这本身就是个民间习俗结合到各地乡间水上运动特质而订定出来的一个时间表。

而今年,早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广州市区猎德村的11条龙舟已经被运往番禺和南海两处龙舟厂进行维修、保养,为龙舟季作准备。这并不是一个特例,广州各个龙舟文化强盛的大村,均提前为能重新“扒龙船”、招景做各项准备。

龙舟制造的工厂数据显示,今年做新船的数量是去年的3倍。订单甚至跨越端午节,新船下水为明年龙舟季而做。一段时间,龙舟厂不断地有新船下水,不断有修理翻新的老船出厂。自然地,为龙船添置的装饰、配件都上新;龙舟回港,队员训练就要跟上,新队服、新船桨要添置;环环相扣,成本投入成倍增加。各个村,以宗族祠堂为建制、以片区(原生产社)为建制形成的捐款捐物明显增多;以俱乐部(船队)为形式存在的主体则需要更多的企业赞助,不断加码。

1000x667_63fd6469cb6aa71b2e02dd65a95ad6c

5月28日,双岗村起龙舟。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3166x4752_b22ee6d7c6c71ba2c7b7c28dc41b9c

3月3日,猎德龙舟去往保养路上。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4480x3360_8026615d22eb9263dd4da06320b232

6月16日,猎德“龙上狮”演练。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2e1ff80c09fbdb55969e57e9354bdf3

6月11日,黄埔区下沙社区龙舟采青。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667x1000_1ad73e0b4259857b5a8e2a334bb96f9

6月17日,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143394902057ce302223173535e5e72

5月31日,叠滘练龙舟。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千帆并举,百舸争流”这套四字词,一般都被用在夸张的定语中。而今年的广州龙舟季,我们用镜头记录到了撑满五色罗伞、彩旗飘扬的龙舟船队近百艘在珠江主航道上赶场(趁景)的画面。猎德村500围,小洲村600围,山村800围……这是龙船饭规模的报数。广州和周边地区,一般意义上的南(海)、番(禺)、顺(德),重视饮食文化,动辄几百围的规模比起农历新年周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吃在广州,乡里乡村的氛围,龙船饭是龙舟季的另外一个载体。你可以说他们“要面子”,他们则更多表达着“不要客气”。

1000x667_2ad2d96052d504c0af42dd70463c04b

6月18,珠江上的龙舟队伍。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749_870944b81c6fc7cdd5442ac8e315e74

6月18日,珠江上的龙舟队伍。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429f09a053bef325b2a348c7be16ff8

6月19日,探亲船队经过广州圆。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749_24bdef370bfcad66882fb3cf0255baa

6月21日,石溪村村队经过广州之窗。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749_25bbaa1c1f4148b047329f9ad5f55ec

6月11日,黄埔区下沙社区龙舟队采青仪式。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7132ff29f2911f5a970a9c74f8830e3

6月18日,珠江上的探亲船队。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749_1d809fe6ffa24d4a397cc94a323a166

6月23日,沥滘村龙舟饭。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031a6f88ad2055d13957dd3f484d28e

6月23日,沥滘村龙舟饭。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7646145746d046a53c6fec581af56a9

6月23日,沥滘村龙舟饭。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737d18db781e4b10163583dc83612b4

6月23日,石牌村龙舟队到访双岗。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9873b8051b25162e58df11454788579

6月23日,石牌村龙舟队到访双岗。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749_793c82422ea63d363a04bac458f295c

6月23日,石牌村龙舟队到访双岗。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借着龙舟景看广州

所谓龙舟景,即每个村在自己的埠头设点,招呼兄弟村、老表村的龙舟过来“探亲”。这里面亲疏有别:过路的船,挥起草帽,烧个鞭炮,纯粹“打个招呼”;互递过拜帖,兄弟、老表的龙舟到了,主人家要出船迎接,烧串大炮仗,招呼上岸喝个茶,吃块龙船饼,叙叙旧,再相送下船,目送远去;最熟的铁哥们呢?隆重招待,长老们从埠头迎请到祠堂,吃龙舟饭,丰盛酒席,举杯相拥。广州是个水网之城,各个龙舟大村都串联在河涌之间,通水路才有龙船景。联通各个河涌的大水道是哪个?便是珠江,珠江的前航道和后航道,成了龙舟季里的“高速公路”,有拖船的带动,龙舟快速行进在趁景的路上,“扒仔”们把体力留在内河涌的吆喝声中,与兄弟们、老表们比划比划当中。龙舟掠景,它们走过的路线穿越市区的各大桥梁、标志性地点,地标建筑物。4年过后,熟悉的场景里有老人有新人。除了熟悉的广州塔、广州圆、珠江新城;猎德桥、海印桥、新光大桥外,还有不断更新中的建筑群拉出了广州的新视觉。以基本成型的琶洲人工智能试验区(原互联网集聚区)、 鳞次栉比的广州金融城;正进入拆迁阶段的海珠沥滘、黄埔双岗;新建高塔的洛溪大桥,弯弓欲射的海心桥。珠江边的你看龙舟,其实也在跟着龙舟看城市景观。趁景,绝大部分的龙舟景是在内河涌里、村中央、祠堂外。这是村俗文化展现的时刻。著名的猎德涌,就包括石牌、冼村、猎德三大景;还有深涌、石榴岗河等,都是一涌多景的代表。轰鸣的炮仗声此起彼伏,那也传统文化可以用声音张狂一下,为数不多的时机。黄埔区的双岗、越秀的杨箕,论在龙舟船上烧炮仗的力度和难度,当属千龙翘楚。岸上呢,埠头、祠堂的大串炮仗呢,那是比长度,比头(个)数;你50米,我100米,你10万头,我20万头。

1000x667_7fdfeff3070e315314dfa602abe988e

6月22日,猎德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ba8a5ef3bba6fea1f7ef7b10cf9909a

6月22日,猎德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1e923e092a81ebd5f6b8fedff6c75c6

6月22日,猎德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e1c492b51cb133459948df953246db2

6月20日,程界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b08e46d0b21320109b1794e4fb1d92f

6月20日,程界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c08d71311f2c7e58201af4a87124b76

6月20日,大塘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d80c35e60296d881b4c7daeead3ca17

6月19日,康乐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749_5a2475516891a193e06fc2a16c2c2fb

6月20日,大塘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2aebdc63c620492f91c1e420fa03a44

6月19日,康乐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e96b4711a977e7ae12895795886965c

6月20日,大塘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9a7c9ba74cdde8a38673b7432c0539e

6月20日,大塘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9d893998930ec02522c6142fabdbc7d

6月20日,大塘村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b78c74dad90f27fa52b8b87428fddd4

6月18日,三溪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2ac8c1629c45ac41956ec4e1463e50d

6月18日,三溪招景。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6122x4083_48be9d13138d380a7ef4e3ea30daa7

6月18日,双岗“火龙”出游。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6122x4083_c0d62ec4ad2221e811b7929cbbe60b

6月18日,双岗“火龙”出游。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78c2f03e98a04af4a43ca6d86392c15

6月18日,双岗“火龙”龙头龙尾返回祠堂的路上。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e8915cea05d0ebaa81de9f365b2ba04

6月15日,车陂龙舟赛。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749_4839b9be71b89996984f6c75cf9a069

6月15日,车陂龙舟赛。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fdcbf2b3a99b222045e234105d4ca23

6月22日,广州圆下的龙舟赛。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2b85ae8616dff52b02fc40aa2a2643c

6月22日,广州圆下的龙舟赛。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a65c7d767978929534953d0a4bdc6d2

6月20日,石溪龙舟到访沥滘。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1622a79fcec893c0cae69be18920b80

6月23日,双岗迎接石牌龙舟队。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77ccac64c62d7e88f28e4d1d150d650

6月23日,双岗迎接石牌龙舟队。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1000x667_01147a6f93fe405ecb11303f1c8adbe

6月23日,双岗迎接石牌龙舟队。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1000x667_81131608c87f62fd0fb007678947a28

6月23日,双岗迎接石牌龙舟队。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广州通过龙舟季陈述了一次自己。在广州的村子里,人山人海,你趁热闹感受广州龙舟文化;你也是这热闹中的一分子,看热闹的人同时在看你。广州哪里看龙舟景最好?也许广州这个城市本身就是最大的龙舟景。


统筹:陈成效

文字:任磊斌

摄影:黎湛均 张志韬

编辑:张志韬

编辑:张志韬,任磊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网络中国节·端午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