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枝种植面积中,从化占比52.7%、增城约三成;四成面积种了桂味,流溪红荔、井岗红糯亩产量高;北回归线荔枝产业链产值达33亿元……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关于广州荔枝产业规划研究显示,2022年广州荔枝远销新加坡、加拿大、荷兰等1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已成为全市农业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化荔枝种植面积占比超五成
据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2023年广州荔枝种植面积约56.4万亩,预计产量约12万吨,同比增加6%左右。
此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绘制的广州市荔枝园及产地市场分布图显示,广州荔枝最大产区在从化,种植面枳约29万亩,占比达到52.7%;增城荔枝种植面枳次之,占比超三成,而南沙荔枝种植面枳也有近两万亩。
广州市荔枝园及产地市场分布图。
作为广东主产区之一,广州以盛产高品质荔枝而闻名于天下,百余种荔枝品种中,既有状元红、妃子笑等早熟品种,也有怀枝、挂红等迟熟品种,其中增城挂绿、桂味、糯米糍、仙进奉和水晶球等多个品种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数据显示,桂味、糯米糍、井岗红糯、仙进奉、流溪红荔这5大优良品种成为广州荔枝的中流砥柱,种植面积约占全市荔枝种植面积近七成。其中桂味种植面积占42.5%,井岗红糯、仙进奉和流溪红荔种植面积合计约占一成。虽然桂味和糯米糍种植面积广,但不及流溪红荔和井岗红糯亩产量高,五大主流品种中身价最贵的是仙敬奉,达到60-80元/斤。
广州部分优质荔枝品种植面积与产量、价格对比。
北回归线荔枝产业链总产值约33亿
一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将北回归线荔枝产业链作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荔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广州荔枝产业链已经具备四大特征:农业科技引领迭代升级、荔枝产业链的不断拓展、荔枝物流不断升级、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的充分彰显。
据介绍,北回归线荔枝产业链包含上游农业科研、中游农业生产与冷藏、下游流通销售、农业服务与农业旅游三大板块。总产值约33亿元,其中,生产、冷冻冷藏、流通销售贡献率最高,占90%,达30亿,农业科研、服务等环节与农业旅游共占10%,达3亿元。
北回归线荔枝产业链图谱。
广州推动荔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介绍,广州通过产业升级、市场开拓、链条延伸,荔枝产业“小切口”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具体而言,推动产业联合体联动发展模式,搭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加工大户+果农”的运行体系。如通过广药集团、广州王老吉荔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延长产品加工链条,打造“荔小吉”系列产品,包括荔枝果汁、气泡水、滋补系列产品等,提升荔枝产品价值30%以上。
而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能力为广州荔枝走向世界提供坚实基础,基本实现全程冷链运输1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数小时内直达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中部地区、6.5小时抵达欧洲。广州增城、从化探索建设以荔枝为主题的都市农业创新示范区,发展“荔枝+”新业态,推出“5G+智慧文旅”,包括“荔枝+乡村”“荔枝+旅游”“荔枝+民宿”“荔枝+粤菜”等新型组合产品,开展5G+VR全景直播、全景VR导游、智慧荔游等项目,为乡村注入人流、商流、资本等要素,推动荔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袁炯贤
(图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
编辑:凌慧珊,袁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