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和感冒如何区分?专家:咳嗽咳痰超2周者尽早诊治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6-30 17:54

我是不是结核病易感染者?如何判断是否感染结核菌?6月30日,2023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在广州开幕,来自全国3000多名结核病诊疗、防控专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分享全国先进结核病领域进展和经验。

会上,有专家透露,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将为潜伏感染的诊断带来福音。该结果显示传统方法诊断潜伏感染的灵敏度仅为82%,新发现的诊断标志物将上述方法的灵敏度提高到96%以上,极具开发试剂盒的重要潜在价值。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已就产品转化达成初步协议,将就其的转化、试剂盒研发进行深度合作,结核潜伏感染诊断新型试剂盒有望年内上市。

该活动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办,广州市胸科医院、广东省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共同承办。

WX20230630-165136@2x.png


“出生第一针”卡介苗“不完美”

引进的新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

据悉,结核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上到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下到当今社会的普罗大众,结核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时至今日,结核病仍是全球范围内单一传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更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同新冠肺炎一样,对付传染病,一是靠药物,二是靠疫苗。

很幸运,我们拥有对付结核病的疫苗,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针疫苗“卡介苗”。但也很不幸,这个疫苗来自1921年,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洗礼,效果并不完美,它只能预防新生儿重症结核病的感染。因此,如果能有一个效果明显、安全有效的结核病疫苗,对于保护易感人群、阻断结核病传播、降低潜伏感染人群发病、降低结核病整体发病率至关重要,将是决定中国乃至世界结核病防治工作未来进程的重要任务。

会上,一款安全性和免疫性都良好的疫苗进入视野,该款疫苗是首个从国外引进到中国的结核病预防疫苗,已在国外完成I期以及IIa期临床研究,被认为是目前正在开发的结核疫苗中有潜力的优秀产品之一。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表示,目前他所在的医院已经与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山东鲁抗好丽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签署了“结核病疫苗科研合作项目框架协议”,将推动此款疫苗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工作。

“未来五年,三方将就结核病疫苗开发、研究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结核病防治、科研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速结核病疫苗在中国的上市推广。”

WX20230630-172009@2x.png

中国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进展迅速

药物研发方面,南都记者注意到,中国自己的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进展迅速。

从链霉素的发现以及被应用到治疗结核病开始,药物研发工作已经走过近80年的路程,在这过程中,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先后成为治疗结核病的一线用药。这之后,结核病药物的研发工作似乎出现了停滞,随着耐药结核病问题的日渐突出,已有的抗结核药物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近年,贝达喹啉、德拉玛尼等抗结核新药的出现,是结核病药物研发方面的重要成果,为耐药结核病患者带来福音,但可惜的是,这两种药物均来自国外。

随着中国在科研方面的加大投入,2023年饶子和院士团队围绕结核分枝杆菌全生命周期代谢的不同关键靶点开展了结构生物学的系统研究,鉴定了一系列新型的药物靶点,并设计了多种化合物开展体内外研究,为抗结核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该项研究为未来中国自己的抗结核药物的研发指明方向。

WX20230630-171602@2x.png

咳嗽、咳痰超过2周,小心肺结核

肺结核和感冒如何区分?该怎样预防?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广州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谭守勇介绍,肺结核病人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或者痰中带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局部症状;严重者也可出现午后低热(通常体温不超过38℃)、盗汗、疲乏无力、消瘦(体重减轻)以及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等全身中毒症状和体征。

“但最常见的症状为较长时间的咳嗽、咳痰,一般临床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超过2周,就应考虑有患肺结核病的可能,称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有上述症状者应尽早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诊治。”


目前,绝大部分的肺结核患者都是可以通过规范的治疗获得痊愈的,但前提是要遵循治疗原则。患者要积极配合,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及复查,早诊、早治、规范用药以及合理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是治愈肺结核的必要条件,否则一旦感染或转成耐药性肺结核,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

谭守勇提示,肺结核主要由唾液飞沫方式传播,所以结核病人的管理、隔离十分重要。而中国又是耐多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向他人传播耐多药结核菌,受感染者一旦发病即为原发耐多药结核病。一旦确诊,戴好口罩能更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扩散。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景世来 

编辑:杨丽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