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云知声”)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IPO上市。早在2020年11月,云知声就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过上市申请,但仅隔3个月便宣告终止。时隔两年,云知声收入从2020年的2.6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6.01亿元,但和很多人工智能企业一样仍难摆脱亏损“命运”。2020-2022年,云知声净亏损分别为2.98亿元、4.34亿元和3.75亿元,累计亏损超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5月份推出了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扬言年内达到ChatGPT的通用能力水平,并在医疗、物联、教育等多个垂直领域的能力上超越GPT-4。但从云知声的技术储备、营收规模和市场份额来看,想要在群雄环伺的人工智能赛道站稳脚跟、扭转亏损困局,依然任重道远。
营收增速逐年递增,仍与第一名相差20多倍
招股书显示,云知声收入主要依靠智慧生活和智慧医疗,其中,智慧生活贡献了八成收益额。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云知声智慧产品已应用于数千台设备,涵盖住宅、商业空间、酒店及交通等多个垂直领域,智慧生活的收益从2021年的3.5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7亿元。云知声也在招股书中表示,收入的增加主要由于智慧生活的收益增加所致,过去三年,云知声总体营业收入增长率也实现不断攀升,2020-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2.61亿元、4.56亿元、6.01亿元,对应的营收增长分别为19.65%、75.29%与31.33%。
综合来看,依靠智慧生活,云知声近几年收入增速较快,但与同类型的其他公司相比,其6.01亿元的收入规模仍显“迷你”。据招股书披露的“中国前五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数据对比显示,排名第一的公司A,2022年的收入是云知声的24倍多,排名第二的公司B收入也是云知声的6倍多,云知声虽然排名第四,但与前三差距较大。
市场占有率数据曾遭科大讯飞“打脸”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云知声向上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中,云知声表示,在智慧医疗领域,语音病历录入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达70%。然而不久后,科大讯飞就在互动交易平台就此问题,“打脸”云知声,称其在招股书中的关于市占率表述均严重失实,无论是覆盖医院数量,还是从收入以及客户质量,云知声声称的70%市占率都站不住脚。
然而,此“质疑”却随着云知声撤回上市申请而不了了之。但从云知声此次招股书的数据来看,在中国智慧生活领域和智慧医院领域,其占有率分别仅有8.4%、6.6%,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此前关于市占率的说法存在问题。
↑↓图源:云知声招股书
三年亏损超11亿,应收账款占比超60%
研发投入高、营收能力差、缺乏落地场景,一直是人工智能企业普遍亏损的原因,云知声也不例外。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2022年云知声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98亿元、4.34亿元和3.75亿元,三年来累计超11亿元,对于亏损的原因,云知声在招股书中解释,是由于业务快速增长而产生的大量研发费用,研发开支从2021年1.88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2.87亿元,涨幅超50%。
此外,南都记者注意到,云知声目前还存在回款困难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15亿元、2.66亿元与3.69亿元,应收账款相对于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为44%、58%与61%,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例逐年提高。同时,云知声正常信贷期主要为180天,但从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来看,2022年超过六个月的应收款项占比超44%,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看,2020-2022年分别为179天、185天与254天,回款速度明显变慢,由此看来,部分客户的回款已出现问题。据招股书,截至2023年4月30日,云知声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中约人民币7030万元已结清,占比仅13.9%。
南都记者就两次招股书中的市场占有率数据变化、应收账款占比及账期逐年递增等问题联系云知声方面,截至发稿前尚未回应。
披上大模型“外衣”,研发投入仍单薄
对比云知声在科创板递交的上一份招股书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云知声本次港股招股书中的一个新亮点。
据介绍,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于2016年开始建立Atlas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目前公司的智算集群拥有超过200PFLOPS的计算能力、以及超过1.6PB的存储容量,主要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智慧生活和智慧医疗中广泛的AI应用场景。
今年以来,ChatGPT掀起大模型浪潮,国内多家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企业纷纷推出大模型产品,包括百度推出“文心一言”,阿里推出“通义大模型”,科大讯飞推出“星火大模型”等,云知声也不甘落后,于今年5月,正式推出拥有600亿个参数的自有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在发布会上,云知声CEO黄伟称,云知声还将持续提升山海大模型的能力,目标是在今年内达到ChatGPT的通用能力水平,并在医疗、物联、教育等多个垂直领域的能力上全面超越GPT-4。
图源:云知声招股书
然而对比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的研发费用可以看出,在众科技公司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研发支出面前,云知声的研发支出仍显得十分单薄。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百度在研发上豪掷233亿元,科大讯飞花费超30亿元,商汤科技将20.4亿元用于研发。云知声2022年研发费同期增长50%,为2.87亿元。
入局大模型意味着更“烧钱”的研发投入。招股书中的研发开支明细显示,2020至2022年,云知声在第三方服务费上花费逐年递增,两年涨幅21.3%,其也在招股书中解释,第三方服务费主要由外包非必要研发工作而产生,外包给第三方能使研发人员专注于核心AI模型及技术。
对于研发投入的相比同类公司仍显单薄的疑问,云之声方面回应南都称, 2020年至 2022年,公司的研发开支由人民币1.89亿元增加至2.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1%,推动同期收益由人民币2.6亿元增长至人民币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51.7%。山海大模型于2023年推出,预期有助公司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展望未来,公司预计收入增速将高于研发及其他费用整体增速,运营效率将持续提升。
此外,尽管国内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入局大模型,资本市场并不是通通买账。其中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在2023年初的股价为2.18港元/股,受到大模型利好消息曾一度涨到3港元以上,但之后回落,截至发稿时股价仍盘桓在2港元。在科创板上市的云从科技今年初的股价为11元左右,4月份曾一度冲至40元以上,但最终跌回到17元左右。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魏珊珊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