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5%。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3%。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就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为例,以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制造领域增长迅速。
“总体看,一季度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实现平稳开局。但也要看到,工业经济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盈利能力下降等困难。”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认为,下阶段,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巩固工业经济稳定回升基础。
企业、产业正在面临一次新的大考,而这次大考的背后,产业链的不断延长,也对工业体系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产业链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快速复苏,数字化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赋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工业行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以数实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之一。作为兼具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20年来探索出了一条以供应链能力推动数实融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熟路径,为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受访者供图
新“瓶颈”
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社会需求不断提升,也对企业供给能力、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不同产业开始面临新“瓶颈”。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指出,现阶段“与庞大规模相比,工业产业的供应链效率仍存在诸多掣肘。”在他看来,工业品渠道环节众多、分销层次复杂,导致整个产业的供应能力高度分散、协同效率低下;工业品参数等信息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降低了企业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增加了合规风险。”
工业产业供应链环节众多、复杂度高、改造难度大,成为制约企业生产规模的基础性因素,如何有效地将数字技术应用其中为企业和行业创造价值一直是行业关注的课题。
大型工程建筑企业往往涉及多种领域。以陕西建工为例,其常年在库供应商超12万家,包括了物资材料、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劳务、专业分包、服务外包等多种类型,管理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钢铁、机械制造业,由于涉及商品数量大、需求企业多,即便是同一类产品,在生产的不同环节、不同场景下,规格、参数需求也截然不同,对选品精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鞍山集团作为一家具备5330万吨铁、6300万吨钢产品生产能力,业务范围覆盖矿山采选、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及焦化、运输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大型企业。庞大的业务规模和复杂的业务结构,为鞍钢集团采购的商品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过去采购中,市场上“非标”现象突出。不仅商品名称不直观、描述随意混乱、商品信息不够完整现象普遍,在多供应商体系下,各供应商之间对于商品数据描述差异还带来一品多商、一品多价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快速选型和精准选品难度,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参与审核。
在解决基础产能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也开始引发企业思考数字化转型。
为了追求成本及效率最优、减少对资金的占用,汽车行业一直将 “Just in time”精益生产模式奉为圭臬,体现在供应链管理层面,就是“叫料”采购模式——生产线会提前规划好一整个月的所需物料清单交给供应商,随后在需要使用的前一天发起需求,并要求在第二天将指定数量的物资送到指定车间。针对这样一种小时级别的快速交付,原有数字化采购的在线下单、远距离发货、物流配送到厂的服务流程难以满足需求。
航空发动机制造是集“高、精、尖”产品和服务于一体的行业,生产过程复杂涉及材料、零部件众多,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数量繁杂的备品备件,不仅涉及了采购计划制定、专业商品资源调度、采购流程管理,还包括了库存管理、履约交付等,一个环节管理不当就会产生连锁效应,带来冗余库存和综合成本的增长。
与汽车、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略有不同,川交路桥面临的精细化管理更为动态。作为负责修建的汉巴南高速铁路北起陕西汉中、南至四川南充,需要穿越重岩叠嶂的川东北地区,作业难度大。对于需要在偏远山地和极端条件下作业的工程建筑企业而言,物资供应的及时准确关系着项目的施工进度。库存少了,临时物资采购会使得施工“断档”;但库存多了,又会使得项目成本加剧。特别是路桥修建,施工地点会随工程进度不断移动,进一步加剧了交付和管理难度。
同为基础建设型企业,白鹤滩水电站也面临着川交路桥同样的难题,作为当时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项目之一,白鹤滩水电站的物资采购管理也是一项世界级工程。一方面,项目涉及物资种类众多、采购规模庞大:另一方面,白鹤滩地处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交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履约交付难以保障。多重因素叠加为白鹤滩水电站的采购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制造业对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显而易见,但单凭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前述问题尚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
构建标准商品库
在传统企业转型中,各种解决方案纷至沓来,局中人“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有破局者的突入,才能真正实现“快刀斩乱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目前中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以京东工业为代表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市场服务提供商的发展,通过将工业供应链数字化,对于构建高效、可扩展的数智化管理平台,并最终帮助工业企业强化供应链可靠性、降低综合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将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拥有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坚持“以实助实”,通过开放自身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技术,不仅保障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
而实体经济领域的长期耕耘,让京东不仅深度了解产业在数字化升级上的需求和痛点,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以供应链为核心,为伙伴提供实用性强、扎实落地、见效快的全链路、系统性产品、方案和服务。
不仅如此,在张军看来,京东工业“还将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工业领域的作用,有效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提升中国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培育更多具备先进数字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
为了有效提升供应商的管理效率,陕西建工集团与京东工业合作,依托京东工业“采购大脑”产品解决方案共建供应商智能管理平台,来挖掘过往供应商的数据价值,形成可复用、可积累的供应商数智化管理模型。该平台可实现供应商智能管理、物资物料/商品智能管理、智能搜推/采购智能工具三大功能,不仅能够自动采集供应商交易数据导入数据中台,通过智能评分系统监测价格、对供应商进行分级,还能够根据供应商画像智能打标、进行商机推荐。相比于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思路,陕建供应商智能管理平台率先实现了“从管控到主动服务”的进阶,能够更好地激发供应商活力、发挥供应商价值。
京东工业在同鞍钢的合作中,第一步就是下苦功梳理标准商品库。双方成立了专项小组一点一滴地梳理出鞍钢集团采购完整面貌后,完成了编码映像,并为每一种商品标注了参数、材质、规格、型号等数字化签。后续,鞍钢的标注标准商品库也将输入到京东工业打造的墨卡托标准商品库中,推动整个钢铁行业的物料管理标准化。
所谓“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是结合京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各品类头部品牌商的专家经验,通过对海量工业品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知识抽取,构建出工业品知识图谱。
基于“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行业能够搭建一套更加完备的工业品标准化分类和商品体系,有效解决行业现有体系产品信息和参数不统一、行业属性不全的问题,为工业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奠定数据基石。
以领先的数智化技术和自身在社会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效运维中的长期积淀为基础,重构工业产业的供应链体系,建构起以数智化平台与高效物流体系为支撑、广泛链接工业品供应商和客户的端到端供应链网络体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指出:“京东工业实现了以智能化技术手段有效优化工业品采购中的寻源、选配、交易、配送、交付、售后跟踪与反馈等全流程环节,显著改善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幅减少了各方的产成品和物料库存,降低了采购成本,提升了交付速度与质量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产业及相关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发展。”
京东工业在长安汽车厂区附近部署前置仓,并配备专人专车进行管理和服务。目前,位于重庆保时达鱼复物流中心的1号智能前置仓已投入运营,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可覆盖长安汽车两江一、二、三工厂,长安汽车渝北工厂,模具工厂,发动机一、二工厂等8个厂区,与各厂区的平均距离仅在10公里左右。每个月,长安汽车8个厂区月度计划涉及的物料都会提前送至前置仓进行暂存,待生产线发起采购需求后,就会由专人专车第一时间配送到厂。
京东工业基于数智运维解决方案京备云、墨卡托标准商品库、智能采购平台京东工采、履约基础设施前置仓京工柜等技术服务产品,围绕采购计划制定、采购流程管理、仓配管理、履约交付等环节打造了供应链全链路数智化解决方案,降低中国航发(成发)备品备件供应链的综合成本。在前期试点中,双方已经能够将需求预测准确率提升20%,综合成本下降30%,库存周转率提升40%,履约响应率大于95%。
破局产业需求
成熟的解决方案,需要搭配合适的场景,从落地扎根,到开花结果,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从而将单一企业的解决方案,转化为可以影响和赋能更多企业的“金钥匙”。
“跟山东重工集团战略合作是2021年12月中旬达成的。”京东集团客户合作部宋静娴介绍,经过将近一年半的战略合作,整体在合作的覆盖面以及深度都是在持续的增长,“双方的合作是一个共赢性的合作”。
所谓的战略合作,京东集团并非以纯粹的甲乙方姿态合作,而是基于双方集团业务匹配度、战略匹配度来进行这种共赢式的全局性的合作。“跟山东重工围绕服务跟技术两方面,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以及比较好的标杆。”除采购服务的深层次合作外,延展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京东物流与山东重工集团围绕仓储、运输、驾送服务开展了持续性合作。以旗下子公司潍柴的合作为例,京东物流与潍坊动力开展了8万平方米的售后总仓代运营合作,与旗下子公司中国重汽开展轻卡驾送的服务。除此之外,基于数字化技术,先后落地中国重汽的备品备件供应链平台,以及与潍柴动力开展资金管理项目系统、固定资产招标采购管理合作等。
据宋静娴介绍,京东自身也有庞大的业务的场景需求,是可以与山东重工这样优质的制造业企业开展合作的。例如山东重工集团旗下的林德叉车是全球叉车的第一品牌,所以京东物流在使用大量的林德叉车,包括战略合作签约之后,也达成了商用车领域的合作。以上是双方目前战略合作的落地成果。
基于这样的深度合作,京东工业不断的在探索战略合作客户的协同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在破局实体产业需求方面,做出了更多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诉求。
为了解决川交路桥的工程难题,京东工业创新推出了“智能移动仓”供应链基础设施。“智能移动仓”通过将京工柜、RFID 智能货架、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物联网传感器等智能设备集成到特种防火阻燃集装箱中,不仅可以为现场施工人员带来智能领用体验,还能够“随队移动”。
京东工业企配中心的开仓运营,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多品类、多订单、多物流渠道的分散包裹会统一提前收容至企配中心进行整合,每周三次在固定时间由专人专车送达白鹤滩水电站附近的指定仓库,实现“万单合一”。整个过程通过京东工业智能供应链决策体系协同品牌厂商、三方供应商、属地服务商进行统一调度,达到资源优化和供应链效率提升。在“万单合一”的过程中,京东工业还基于三峡电商的入库流程设计了全新的定制化物资验收单。在这份清单上,不仅有详细的商品信息、采购申请单号、渠道订单编号、二维码,更能够直接显示具体的下单人和联系方式,使得验收人员可以轻松将物资与订单进行匹配,大大减轻一线人员的工作负担。
总体来说,京东工业致力于推进工业供应链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而非仅聚焦单点环节,目前已围绕商品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履约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四大环节展开一系列布局。
此种模式与传统低采购效率相比,能用全链路数智化根本性解决采购合规,持续降本增效。另与只在交易环节实现数字化的采购单点数字化相比,在采购成本、采购效率、采购体验、产业协同、阳光合规等方面亦有结构性优势。
京东工业的模式,能够系统性解决工业供应链全链路问题,切实为企业生产经营降本增效。
在产业链革新过程中,互联网背景企业,正在实体制造业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互联网背景企业并没有依仗技术优势,成为孤立的指挥者,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角色融入产业链。链主,或者共创者,更能体现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的崭新模式。
采写:南都记者 汪陈晨
编辑: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