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中考已正式放榜,这同时也是广州小升初“摇一代”的中考成绩单。
三年前,面对摇号结果,几家欢喜几家愁。如今,“摇一代”学生和家长们是否对学校产生了改观?家长们对初中的教学管理有何建议?南方都市报借此发起调查,旨在了解“摇一代”学生和家长对小升初升学方式、对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的看法。
根据答卷回收情况,在这群关注孩子学习的受访家长中,他们的孩子成绩居于中上水平。针对“摇号”这一升学方式,大部分受访家长虽然持保留意见,但对于孩子刚刚结束的三年初中生活,多数家长表示满意。同时,当选拔性的中考遇上“双减”,不少家长也坦言,略感无力与迷茫。
四成家长对摇号结果感到非常满意
本次调查的目标对象为2023年广州中考生家长,即广州市小升初“摇一代”学生家长。
整体而言,本次受访家长的孩子,在小学最后两年的成绩较为优秀。有超半数的受访者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时的成绩达到了290分以上的水平。其次,有27.93%的受访者孩子分数居于280-290分的区间。成绩未达到270及以上的受访者仅占5.4%。
根据答卷数据,“摇号”是主流的升学方式,共有接近八成受访者的孩子是通过摇号进入相应初中的。其中,有57.66%的孩子通过摇号进入了公办初中,还有19.82%的孩子摇号进入了民办初中。
指针回拨,在三年前看到摇号结果的那一刻,绝大多数家长对摇号结果感到满意。
在摇号进入公办学校的受访家长中,有42.19%的人感到非常满意,还有29.69%的受访者感到比较满意。摇号进入民办学校的家长中,亦有四成受访者对摇号结果感到非常满意,还有36.36%的家长感到比较满意。
在补充回答中,“学校教学条件好、生源佳、离家近”是频繁被提及的要点。有家长表示,摇号实现了破层录取,做到教学资源平衡,因此对这种方式感到较为满意。
另外,在摇号进入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家长中,分别有15.63%和9.09%的家长对摇号结果感到非常不满意。
有家长补充回答道,孩子录取初中的教育水平一直在区内排名垫底,生源、师资、校风、中考升学成绩等方面水平较低,因此对录取结果感到不满意。还有家长提到,孩子的小学成绩很好,可是没有摇进好学校,因此产生落差感。针对小升初自主招生的灰色地带,亦有家长表达了不满。
重视学校生源和分层教学
有家长对初中的看法变积极了
在不少家长看来,随着广州“公民同招”实行,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的生源质量越来越接近了。在本次调查中,有压倒性占比(91.8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生源水平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
在受访者中,对孩子就读初中生源比较满意的比例最高,占比达41.44%。有28.83%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初中的生源水平一般。仅有2.7%的受访家长不清楚也不在意孩子初中的生源情况。
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副校长潘浩曾告诉南都记者,每次校园开放日,总有家长追问关于重点班的情况。在本次调查中,家长们的重点班情结也可见一斑。超八成(81.08%)家长非常重视分层教学,认为初中阶段有必要实行分层教学。同时,有超七成(73.87%)受访者孩子所在的初中实行了这种教学模式。
“学校既不能为了迁就水平较差的学生,而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提升,也不能为了一味地满足成绩优异的学生,导致水平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针对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有家长如是说。
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家长对孩子就读初中的印象如何?与最初相比,是否有改观呢?
总体而言,受访家长对孩子就读初中的评价较为正面。有45.05%的受访家长对初中感到比较满意,近两成(19.82%)的人更是感到非常满意,一共有14.42%的家长表达了不满。
另外,通过对比分析能够粗略发现,三年前初次看到摇号结果时,对学校感到非常不满意的部分家长,在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后,对孩子就读的初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观。
在初次看到摇号结果感到非常不满意的家长中,共有35.3%的家长看法产生了较大改变——对学校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然而,仍有23.53%的家长对孩子就读初中依旧非常不满意。
在感到不满意的原因中,老师教学水平较低、学校生源差、学校管理过于放松是最多人提及的原因。
在“摇一代”的初中三年里,部分学校还经历了集团化的洗牌。在中考志愿名额分配批次,这些集团成员校可获得所属教育集团的直接分配名额,这也意味着,成员校学生进入教育集团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可能性相对增加了。对此,家长有何感受呢?
有15.32%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初中在填指标到校志愿时较有优势。另外,还有27.03%的受访家长认为,相比起指标到校的志愿,学校日常的整体教学水平已占据较大优势。同时,还有21.62%的家长对此没有太多的感受。
此外,整体而言,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孩子就读初中加工能力的评价较为正面,平均分为6.8。其中,给出8分的受访者占比最高,有22.52%。
理想的小升初方式:考试选拔
家长呼吁初中阶段公开考试成绩
从调查结果来看,考试选拔仍是受访家长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小升初方式,选择该项的受访者占比达42.06%,还有家长在补充回答中表示:“唯一公平的方式就是考试选拔。”其次是对口直升,有32.54%青睐这一小升初方式。
19.84%的受访家长选择了“摇号”这一选项。同时,有家长补充回答道,摇号的同时,必须做到让各学校不进行密考等暗箱操作,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化。还有家长提出“摇号+走班教学”的建议。
“我们需要真正公平的‘全民摇号’,杜绝所有摇号以外的录取方式,以进一步平衡各校生源。”支持摇号的家长认为,坚持摇号升学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确保摇号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此外,各校的师资以及管理水平也需要同步加强。
“摇号过于简单粗暴,全凭运气,孩子在小学6年的勤奋努力被抹杀了。”反对摇号的家长则认为,美其名曰摇号“公平”实际上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小学时不读书、成绩较差的学生,极有可能因为摇号运气好,去到水平较高的初中。
另外,还有家长着重提到,学校生源对孩子学习的重要影响。该家长认为,通过摇号升学,让“好生”和“差学”混合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优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回望过去三年的初中生活,家长们对家校沟通、考试、成绩公布等方面有何建议?当选拔性中考遇上“双减”,如何才能真正减负?
“教育部门有在朝教育公平资源均衡的方向努力,但初中阶段对接选拔性的中考,应该公开考试成绩。”在问卷的开放式问答题中,有家长提到,就目前的升学政策而言,片面说减负是无用的,因为目前的中考和高考始终是“竞争式考试”。
甚至有家长直言,“双减”后家长压力更大了——部分学校的教学管理不够严格,教学和成绩都缺乏家校沟通。成绩不透明、不通知,导致升学方向不明晰,难以提前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初中三年后的成绩和学习情况仿佛“开盲盒”,家长焦虑倍增。
近年来,中考分流成为了广大家长心中的“一根刺”。在回收的答卷中,有家长表示,中考政策应该多考虑学生后续的发展,应有更多的孩子能上普高。“以5:5的比例规定上高中的名额,剥夺了很多孩子学习晋升的机会,对人生的发展定义过早了。”
在选拔途径上,有家长希望,中考自主招生的评选能更透明、公开、公正,“就目前的选拔情况来看,学校的可操作空间太大。”
策划:尹来 游曼妮
采写/制图:南都记者 杨晓彤
编辑:杨晓彤,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摇一代”三年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