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摇一代”三年后: 热门民校优势还在?报考热度降多少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07-13 15:02
750x375_64ae1ee2274aa.jpg

 “摇一代”的学业成绩,这三年备受关注。在家长圈中,出现了各种声音:“优质生源回流到公办学校,公校能否接得住?”“民办不再选择生源,优势还能维持吗?”而这次中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摇一代”比较有说服力的成绩单,考验的是公民办学校的“功力”。我们再将目光聚焦到这些公办初中、民办初中,三年里这些学校都经历了什么?生源结构的调整,为学校的管理、教学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此篇我们关注曾经炙手可热的民校这三年经历的变化和改革。


从主动“挑”到被动“摇”,民校招生“拼运气”

736分!7月9日,对于陈烨一家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个中考分数,算是正常发挥吧,也是对三年初中生活的一个圆满句号。”在电话中,陈烨父亲掩饰不住的高兴。

陈烨是2020年在民校100%摇号的首年,摇中了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中大附中)。陈烨父亲清楚地记得,这一年,中大附的录取比例是20:1,他连声称,“非常幸运,非常幸运”!

2020年,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出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需电脑派位随机录取。当年面向社会招生的民办初中有200所,其中85所需要摇号,占比超过4成。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作为新政的第一届,当年的民校志愿填报人数达到最高峰49046人。竞争最激烈的学校录取比例达到27:1;而越秀区录取率最低,仅为10.47%。

在2020年前,广州的民办初中有自主招生名额,挑走了不少“牛娃”。往年,很多小升初家庭为了争取热门民办初中的自主招生名额挤破脑袋。但全民摇号后,入读民办初中,只能“拼运气”。这样一来,从客观上来看,民办与公办的生源差距会明显缩小。

民办初中面对生源结构性调整的情况下,是否能发挥核心竞争力,从师资、课程、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自身竞争力?

南都教育联盟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生源差异加大”的新常态下,大部分民办学校也不会降低教育教学标准,并将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整体迭代优化,通过更深入地关心和研究每一位学生,来助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面对民办学校生源摇号的政策变化,不同的学校生源结构变化各不相同。为了应对突然的变化,学校必须采取融合学校、家长和学生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调整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做法。”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严钦熙称,对于该校而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学校更多地站在学生角度进行管理和教学调整,目的是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事实证明,三年来,摇号进来的学生在身心、品行和学业方面都获得了比预先设想的更大的发展。

然而,自“摇一代“开始,后续每一年民办学校学位数和报考人数都开始有所下降。2022年起,”公参民“规范化治理加速,广州包括中大附在内有近30所民办学校转公。直至今年,广州158所民办初中学校提供36262个学位,报名人数35832人,这是民办初中电脑摇号实施4年来,首次出现学位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方面,由于大量优质的民办学校陆续转公,导致进场摇号的学生减少,而另一方面,部分名正言顺的民校则继续受到家长的认可,招录比例也接近10:1。


被家长追问“重点班” 

学校选择“面向全体学生”打造最大内核力

“你们有几个重点班?能保证我的孩子入读重点班吗?”“你们有教奥数吗?”每次校园开放日,面对家长连珠炮式的发问,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副校长潘浩都感到有点“招架不住”,家长的重点班情结跟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是有很大出入。

“过去社会一直对我们是有一个误会或者误解,都认为民办学校质量高,是因为你的生源好,是因为你掐尖。”潘浩称,其实生源的多样化更加考验学校的加工能力。学校不能依靠教“好”学生出好成绩就以为办好了学校,而是要通过办好的学校实现好的教育,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从近年来广州中考的题目来看,反套路,反刷题,反死记硬背是主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民办学校而言,“掐尖”的意义就不是一味追求高分数了,而是需要有学习持续力的孩子。”举个例子,现在小学语数英三门总分满分300分,孩子如果动不动就是295分,甚至299分,我觉得这很不正常,除非你是反复地机械训练。“潘浩称,自己曾经跟家长探讨过这个问题,只要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即使考试只有280分,甚至270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孩子将来在初中照样有成长的空间。

潘浩坦承,百分百摇号对民校而言,确实是一个需要磨合和调整的过程,但客观上来说,“跟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费不一样,民办学校是收费的,而且是相对高的收费,所以必须是要面向全体家长和学生,对每一位孩子负责,这就不是几个重点班的问题了。”潘浩认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打造民校最大的内核力,因为学校整体的提升不是靠重点班,也不是靠某一部分尖子生,最终还是要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生态,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活力和智慧”,这是学校的办学愿景,为此,学校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初一主要抓行为习惯,初二教方法,初三科学备考,只要跟着学校的节奏好好学,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潘浩透露,就“摇一代”的中考成绩而言,基本与往届持平,学校高分段学生的全市占比基本没变化,维持在4%以上。

今年中考,有不少民办学校悄悄在朋友圈中晒出了学校的中考成绩。其中,不乏750以上的高分考生,各种特色班的优异成绩,如班平均分740+在家长群中流传。往日表现平平的普通公办学校,也有了扬眉吐气的成绩,生源的均衡化让学校进入了良性循环发展,已逐渐走出了向好的趋势。

近年来广州教育政策调整,公民同招、全民摇号、分配生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带来的改变正在显现,这些政策,都更加有利于公民办学校均衡发展,形成良性发展的教育生态。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摇一代”已交出了成绩单,综合各方信息,相信不少家长心中已经有了最优解。结合实际,放下焦虑,平稳心态,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方。


预告:回头看,对摇进弱校后悔吗?

2020年,广州开始实施民办学校摇号政策,面对不确定的摇号结果,几家欢喜几家愁。真的如部分家长所言,一摇定终身吗?经过三年成长期后,回过头来,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摇号结果?南都教育联盟记者近日采访了“摇一代”的学生以及家长,看看他们怎么说。


策划: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编辑:叶斯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摇一代”三年深观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