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30多万字家书对话,兔爸:不赞同把孩子培养成精英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3-07-17 11:33

兔爸原名吴铭枝,化名程敏。出生于中医世家,吴铭枝工作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骨科医生。做医生的时候,每天都有一些受伤的病人需要帮忙处理,他连旅游都不敢去。然而,这种确定性的生活,也让他萌生了出去走走的想法。

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歌手张明敏因演唱《我的中国心》爆火。“很多人说我和他很像,后来我也开始登台唱歌。”白天穿白大褂在医院上班,晚上穿白中山装登台演出。在番禺首届青年歌唱大赛上,他演唱了此曲,并荣获亚军。由于父亲的反对,他还离经叛道,改名换姓为“程敏”。由于年轻的他酷似张明敏,便有了“番禺张明敏”的名号。

800x534_64b0060db6f35.jpg

兔爸原名吴铭枝,化名程敏。

20世纪90年代,吴铭枝又去做了一段时间业余主持人,负责番禺很多大型活动的主持。唱歌、主持时,他叫“程敏”,后面又因家庭教育方式成为“兔爸”。他的化名比真名更为人所知。

近日,“兔爸”吴铭枝家庭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家庭”,因亲子教育读本《怪爸爸笨女孩》《兔爸家书》为广州市民熟知。多年前,吴铭枝与妻子黎海燕由于两人工作繁忙,其女儿吴炜在读三年级时向父母哭诉自己像一只流浪狗,亲子陪伴时间太短。于是夫妻二人与女儿建立“家书互动沟通机制”,创造“日记对话体家书”,10年间的家书累计30多万字,撰写出版亲子教育读本《怪爸爸笨女孩》、《兔爸家书》。

在他看来,培养孩子就像种一朵花,家长要务实、开明、温柔,不仅要关注当下还要更长远地思考,把孩子变成长跑型选手。

应该让孩子成为

自己喜欢的、独一无二的自己

兔爸喜欢唱歌、主持,39岁离开医院出来创业,近50岁获评“广东省十大杰出父亲”后,随即转行教育领域。每一次职业转变都是因为兴趣,无心插柳柳成荫。

“人生每一天都是机会,最重要的是坚持和用心做事。”兔爸认为,作为家长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学什么、做什么,而应该让他慢慢发挥,不断自我完善,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给予支持。“只有热爱、有兴趣才能学得深、做得好。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路径,应该让他成为自己喜欢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2001年,兔爸放弃了铁饭碗,离开了番禺妇幼保健院。从医生变成老板的他,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少了。公司成了他的家,而家却成了“旅馆”。孩子一年级的时候,他曾把孩子送到全托学校。女儿三年级的时候曾经哭诉,自己像一只流浪狗。

“那时我才发现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养育孩子父爱母爱不能缺席。”从那以后,不管有多忙,兔爸每天回家都会用笔和纸写信与孩子沟通,和孩子聊聊天写写书信,一写就是十年。忙的时候可能只是写“我爱你”三个字,连续写三天。“以前我比较喜欢画画、写字,还经常用一些纸条给孩子画漫画。”

800x450_64b0085f486f7.jpg

800x450_64b008601923c.jpg

兔爸和女儿来往的书信。

“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是很难的,我自己创业,必须为公司还有几十号员工的家庭负责。我最初也想着要放弃小家,为了大家,但最终还是选择在事业和家庭中寻得一种平衡,使用信件的方式弥补陪伴。时间错位,但陪伴不离位。”他说。

在信件中,他会和孩子分享每天在社会上遇到、看到的人和事,孩子也会把学校当中学习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和他分享。这种沟通可以让父母和孩子更畅快地互相表达每天的所见所闻,也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探索。“有时孩子不开心会告诉我,有什么重大的想法,我也会征求孩子的意见。我们可以说是无话不说。”

后来,兔爸的妻子也加入了对话。兔爸是“大朋友”,他的妻子是“中朋友”,女儿是“小朋友”。

最令兔爸印象深刻的是,他创办的传媒公司两周年时,咨询孩子怎么搞周年庆,她建议他一定要请妈妈和一些离开公司的员工吃饭。“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于是设立了‘最佳付出员工奖’,为离开公司的员工颁奖,感谢他对公司的付出。这些都是女儿对我的启发。”他笑道。

成长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去经历

30多万字的书信交流中,兔爸一直都给孩子传达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在2023年广东十大“最美家庭”揭晓仪式现场,他的女儿吴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爸爸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社会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中,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人品更为重要。在我的家庭教育中,妈妈是很温柔、通情达理的,什么都尊重我,她对我的影响很大。”兔爸认为,现代家庭教育中,夫妻要互相恩爱,共同建立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自驱力。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多点陪伴,多给予支持,这是很关键的。“女儿高中的时候跟我说,她要把自己喜欢看的英文小说都翻译成中文,让更多同龄的孩子看到,我一直都支持她的想法,陪伴她,所以她现在已经翻译了12本英文小说。”

“现在家长经常认为,读专业、找工作,要看好赚钱的工作,但其实你选择的职业跟学科,要孩子感兴趣才能做得好。”兔爸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他看来,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在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太好,数学时常倒数。“她跟我说,想成为一名厨师,我非常支持她,会做饭最起码懂生活、爱生活。”

“随着时间流逝,孩子不断长大,她的阅历也越来越丰满,看世界的眼光随之改变,梦想也会变得不一样。”兔爸说,有时候让孩子经历一些风雨,并不是坏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要给孩子过多干涉。”

“我原来是医生,现在都改行了,很多专业不可能是一辈子的,要在不断践行、锻炼、成长的过程中修正自己。”他认为,在孩子选择专业时,家长应该给予建议,但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去经历,学会跌倒后爬起来。

孩子在大一升大二选择专业时,也曾咨询过兔爸的看法。当时,老师建议她选择中文秘书,未来工资会高一点,但兔爸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工资高,而是不断要充实自己,建议女儿选报汉语言文学专业。“后来她在研究生期间又读了国际汉语教育,出国做了两年义工,如果读的是中文秘书,她的人生经历便少了很多色彩。”

培养孩子应该是全方位的

不太赞同要把孩子变成精英

“培养孩子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单要喜欢读书,还要爱上生活。很多家长会把家庭功能交给社会,我对此是反对的。‘家校社’共育缺一不可,这其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兔爸不太赞同要把孩子变成精英的观点。“孩子应该成为一个普通的幸福人,平平淡淡地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快乐。永远都要过好当下,过好小日子,才有大日子。”

在他看来,一个家庭的家风特别重要,作为父母长辈,要身教言传,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一生的影响。

随着兔爸的名声远扬,也有不少家长找到他,咨询他怎么跟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十年来,兔爸捐资成立“兔爸教育基金”、创办“兔爸学堂”、组建“好爸妈”巾帼志愿宣讲队,开展家庭教育宣讲超过700场。

800x509_64b006252bcaf.jpg

兔爸捐资成立“兔爸教育基金”、创办“兔爸学堂”、组建“好爸妈”巾帼志愿宣讲队,开展家庭教育宣讲超过700场。

“好多家长找我咨询孩子的问题,聊着聊着就哭了,说他们不懂得青春期的孩子。”兔爸说,中国传统的家长很难体会到孩子的叛逆,其实只是在寻找自我、寻找对等的尊重,是一种成长,是一种自我表达。我时常告诉他们,孩子叛逆说明青春期过得猛烈,生命力强。那段时间可以跟孩子躲远一点点,关注他几餐饭就行了,不要太关注他的行为。

“和好多家长聊完以后,他们会发现出问题的是自己,更要懂得放手。亲情关系最后还是要分离,形成一种对等的关系。”在他看来,人生就是在不断的重复、成长、跌倒中不断完善,这需要一个过程。“很多家长很焦虑,想一步到位,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点尊重,给予他真正的爱与幸福。”

“家庭教育要有典型的例子,专家说的东西很难落地的,但是很多家长坐在一起交流就很容易把想法落地,大家都说出自己的问题,交流讨论后,发现大家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就不会焦虑。”兔爸表示,“我是蛮反对要去复制一种方式,不管家长还是孩子,一定要懂得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成长。”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视频:南都记者 陈杰豪 实习生 钟梓骥 郑越泽

编辑:王美苏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