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亲子关系、学习负担等影响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行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3-07-15 11:13

近八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小学、初中生喜欢讲解高深专业知识的主播,高中生喜欢语言平和的主播……7月13日,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新时代少年儿童政治引领机理与方法研究 ”课题组完成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披露了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最新发现。

短视频“短平快”的传播方式,让知识的获取半径不断延伸。而研究未成年人接触短视频的特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引领的机理与方法,有助于更好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课题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建议,引导未成年人善用短视频,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不能谈网色变,要给未成年人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在数字世界生存的韧性和能力。

减压放松、丰富知识是主要用途

据了解,该报告综合考虑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抽取了广东、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6个省36所小、初、高学校的学生进行调研,回收了6739份有效问卷。

调研中不乏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和数据。例如,学习人文知识成为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主要目的。报告数据显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三大主要原因分别是减压放松(72.6%),其次是丰富知识(58.7%)、有趣好玩(54.4%),比例均超过半数。在 2019 年的调查中,丰富知识是排在第四位的原因。而在本次调查中,丰富知识成为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第二位原因,有趣好玩由第二位降序到第三位。

1.png

再如,短视频成为未成年人答疑解惑的主要渠道,通过看视频或短视频获取资讯的占比为56.6%。报告还发现,近八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有四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经常”通过短视频学习有趣的知识(25.4%),“有时”如此占比半数以上(54.5%),也有近两成(18.8%)偶尔这样做。从内容类型来看,新闻热点和历史地理、科学科普、传统文化类的人文知识短视频更吸引未成年人。

2.png

报告解释,这说明随着短视频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短视频各类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把短视频作为学习轻知识的工具。这提示我们要理解未成年人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学习方式,用好短视频的学习功能。部分平台上,知识类内容不断扩容,如抖音2022年1月到10月知识类作品发布数量增长35.4%,诺奖得主、院士、教授、奥运冠军等都成为知识传播者。

高中生使用短视频频率更高

此次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在接触率、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人口学特征。

报告认为,高中生用过短视频更多,使用时间更长、频率更高。高中生与初中生、小学生相比,在认知、思维、学习、人际交往、获取信息上有显著差异,对短视频的使用需求更旺盛。从更细粒的维度论证,报告发现,小学生喜欢同龄人的知识分享,中学生喜欢成年人的知识分享;小学生初中生喜欢能讲解高深专业知识的主播,高中生喜欢语言平和的主播;在设置青少年模式上,小学生比中学生更高,对青少年模式满意度也更高。

3.png

报告建议,关注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行为特征要考虑未成年人的人口学特征,为他们提供更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内容,对不同的未成年人群体要注重培养科学的使用习惯。

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影响使用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行为有一定影响。

比如,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差的未成年人在是否接触短视频、使用短视频的时长、频次均明显高于学习负担轻、亲子关系好的未成年人。而且,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差的未成年人设置青少年模式比例更低,对青少年模式不满意、认为青少年模式用处不大的比例更高。 

5.png

6.png

报告认为,这提示我们要重视影响未成年人用网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学习负担、亲子关系等。报告同时建议,成年人要特别重视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使家庭、学校、社会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支持系统。家庭要重视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学校要减轻学习负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大力提升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短视频平台要重视社会效益,为未成年人输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雨亭

编辑:张雨亭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网络内容生态治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