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家A股上市险企先后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的保费数据。据统计,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总揽保费17113.92亿元,同比增长7.55%。A股五大上市险企业绩全面回暖,保费收入均实现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上述五家头部险企寿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1.1万亿元,同比增长6.95%。其中,6月寿险保费增长再提速,新单保费增速进一步提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3.5%预定利率的储蓄型险种停售在即,推动产品销售快速提升。
3.5%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6月寿险保费同比高增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702亿元、4598.48亿元、4134亿元、2600.15亿元和1078.51亿元,保费增速分别为6.94%、7.18%、9.07%、7.94%和5.13%。
寿险业务方面,五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1.1万亿元,同比增长6.95%。人保寿险的保费增速位居首位,平安寿险次之。
具体来看,上市险企累计寿险保费增速分别为:中国人寿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4702亿元,同比增长6.9%;平安人寿累计原保险业保费收入2862.48亿元,同比增长8.7%;人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788.13亿元,同比增长9.4%;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550.67亿元,同比增长4.0%;新华人寿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078.51亿元,同比增长5.13%。
从新业务来看,新单保费增速进一步提升。平安人寿个险新单同比增长30.0%至843亿;太保代理人渠道新单同比增长31.9%至194亿;人保寿险期交首年业务同比增长49.9%至216亿。
值得注意的是,6月五家A股上市险企寿险保费整体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人保寿险、新华保险、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6月单月保费增速分别为84%、24.2%、22.8%、18.3%和39%。
2023年1-6月上市险企寿险当月保费增速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这主要系经济弱复苏预期下居民的储蓄意愿维持高位,而6月起多家银行下调银行存款挂牌利率,3.5%预定利率的储蓄型险种停售在即推动产品销售快速提升。
交银国际研究报告同样指出,上半年寿险保费强劲增长主要来自储蓄型保险。尤其是6月末预定利率正式下调之前反而推高短期销售,新业务价值增长有望较第一季进一步提升。“政策落地之后,预计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增速将有所回落。”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积沙表示,7月以来,部分险企仍在销售3.5%预定利率产品,即使后续进行切换,储蓄险仍较竞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健康险在低基数下亦有望实现增长,人力企稳甚至有望扩张将进一步奠定向好基础,行业复苏态势明朗。
财险保费增速明显分化,车险增速放缓
财险业务方面保持增长。今年上半年,“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合计实现保费5600.14亿元,同比增长8.68%。财险保费增速明显分化。
数据显示,上半年,太保产险原保险业务收入为1049.48 亿元,同比增长 14.3%;人保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009.3亿元,同比上涨8.8%;平安产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为1541.36亿元,同比上涨5.0%。
国泰君安非银团队认为,上半年财险公司保费增长有所放缓,其中车险增速放缓是主因。今年上半年,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车险保费增速分别为6.1%、5.5%和5.4%。国泰君安非银团队认为,主要因新车销量增速放缓及2022年上半年出险率下降带来23年车均保费下降。
交银国际发布的2023年下半年保险行业展望报告指出,车险是财险行业的门面担当,车险面临综合成本率边际上升压力的原因其中包括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出行量同比显著增长;以及新能源车综合成本率仍高于传统燃油车,预计结构上的变化将对整体综合成本率产生小幅压力。尽管财险公司准备金仍有释放空间,但在2022年的高基数上,车险承保利润同比增长面临压力。
另外,非车险高增速势头也在延续,如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中,农险、信用保证险及其他险种原保费收入增速较高,分别达到20.1%、21.2%和39.6%。非车险业务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已经成了不少财险公司发力的方向。展望后续,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表示,非车险业务有望在政策支持和经济预期改善下进一步实现业务结构优化,提升承保盈利水平。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实习生陈汉森
编辑: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