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接力出版社和国家动物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敬畏与依存——一个鄂伦春小女孩的森林之旅”《鄂伦春的熊》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嘉宾合影
《鄂伦春的熊》是接力出版社于2023年7月出版的、由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与画家九儿联手打造的图画书。据悉,该书是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鄂温克的驼鹿》姊妹篇,故事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鄂伦春族文化为背景,带领读者走进广袤悠远的中国北方山林,领略森林之子独特的生活,体悟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自然理念。
本次发布会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主持人李雷主持。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雕塑家、图画书作家、画家九儿;全民阅读形象大使、《读书》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李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儿童阅读推广人,童书作者、译者、研究者阿甲;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博士、研究员张劲硕;菠萝圈儿创始人、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展策展人秦楠;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儿童文学作家白冰;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婴幼分社社长唐玲等嘉宾出席活动并做了精彩发言。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主持人李雷
独特是一本书的价值所在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儿童文学作家白冰说: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从小扎根于草原,其作品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九儿也在东北长大,东北的广袤、粗犷孕育了两位创作者独特的审美。不管是《鄂温克的驼鹿》还是《鄂伦春的熊》,都是关于北方少数民族真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在题材上是独一无二的。其次,是叙事语言和视觉语言具有独特性,黑鹤采用田园抒情式的叙述方式讲述故事,九儿则以传统的中国宣纸为画纸,用颜彩绘制出具有东方古典韵味的作品。第三,是文学语言和绘画都具备艺术质感,黑鹤的语言凝练、富有诗意,九儿的作品则既有收放自如的自然画卷,也有对细节的工笔细描,我们可以在作品中闻到花草的香味,感觉到云朵的轻盈、土壤的粗糙、动物毛发的柔软,让我们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感受到草原和大自然的一切。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儿童文学作家白冰
白冰还认为,阅读这两本图画书,可以给孩子很多收获。第一是情,读者可以从中感悟到人与人的深情、人与动物的深情、人与自然的深情,可以培养孩子的悲悯之心。第二是理,黑鹤的自然文学作品,不会把人凌驾在动物之上,也不会把动物放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他的作品诠释的是自然法则。第三是美,阅读《鄂伦春的熊》,读者可以跟随小女孩阿雅和爷爷,欣赏到山谷之美、丛林之美、动物之美,以及语言之美、绘画之美,博大雄浑之美和细节之美。第四是知,读者可以从书中拓展学习很多关于草原、森林、鄂伦春民族的知识。
《鄂伦春的熊》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的新探索、新收获,相信它会给人与自然题材的自然文学和图画书创作带来新的启迪,也会让小读者在感动和共鸣的同时,对自然产生依存之情、敬畏之心。
人类不是世界的主宰,我们应该和所有的生命共享自然
《鄂伦春的熊》文字作者、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与在场的大小读者分享了他的创作理念和灵感来源。他说自己创作自然文学作品的背景地,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森林。他常年生活在草原上,但是一年总会有一两次进入森林。进入山林时他有两个习惯。一是在头上扎一条红色的头巾,这是为了防止偷猎者的误伤。二是在森林中行走时,他总会不时地发出各种声响,这样做是为了防范森林中的熊。他发出的声响,可以让远处的熊早早地知晓到人的到来,及时退避,而不必出现人和熊突然相遇时的紧张情况。
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二十多年前,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认识了第一个鄂伦春人空特勒,他唤她空奶奶。黑鹤是通过空奶奶回忆录式的讲述了解这个森林民族的,她在讲述时极其善于描述气味——森林、树叶、雨后的泥土、风……所有的一切都有其独属的气味。黑鹤一直认为这种形容能力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空奶奶特有的一种天赋,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浑然天成的能力。在《鄂伦春的熊》创作即将完成的时候,黑鹤一再恳求画家九儿增加全书的最后一个面画——冬日森林树下洞穴中冒出淡淡的白色气息。他认为这本书的读者主要是孩子,他们会思考最后熊去了哪里。在漫天风雪的森林里,它们是否有一个可以存身的地方?于是有了这个小树洞,树洞口有白色的热气冒出来。树洞中黑暗,但温暖。小熊蜷缩在母熊的身边,安稳地完成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梦的旅行。
黑鹤认为,这个画面可以温暖孩子的内心,同时这个画面也是向空特勒奶奶的致敬——在鄂伦春人身上,黑鹤看到了人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人类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们和所有的生命共享自然。
为孩子们创作优秀的现实题材图画书
《鄂伦春的熊》绘者、雕塑家、图画书作家、画家九儿回忆了她与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第一次合作。作为一个在东北出生和长大的画家,她非常怀念小时候生活过的草原——当他们坐马车从草原上经过的时候,草会被马车辗弯一下再弹起来,很多颜色鲜亮又肥胖的虫子会跳跃出来。九儿在将近20岁的时候离开了草原,再也没有回去过。后来她在黑鹤的小说里寻找到了她遥远的童年,感受到那些悠远带给她的震撼:“一个人成长当中有幻想和现实的部分,在现实这个部分,黑鹤老师成全了我。”
雕塑家、图画书作家、画家九儿
《鄂伦春的熊》采用了颜色明亮沉稳、具有东方韵味的国画颜料在裱有宣纸的卡纸上创作。这是九儿第一次尝试国画的创作方法。她说这个过程很艰难,在不算大的纸上画出一些细小的线条真的很麻烦,颜料晕染也难以控制,无法像画水彩一样多层叠加,也不能将太多的色彩放在一起调和。在创作过程中画废了一张又一张,画着画着她已经忘记了自己用的是什么颜料和哪种纸,到现在她也不清楚自己用的纸是生宣还是熟宣,或者是几分生熟。但是她认为,颜料和纸都是为了最终呈现的画面服务的,用它们画出的这些画,只要可以好好讲故事,就足够了。
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内核,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认知会在他们内心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希望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看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图画书,这类作品会在孩子心里埋下一个种子,就像《鄂伦春的熊》里描述的,“在这个夜晚,母熊会带着自己的小熊进入阿雅的梦境”。
一趟神奇、壮丽的审美之旅
全民阅读形象大使,《读书》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李潘在现场深情分享了她与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与使鹿鄂温克老人芭拉杰依的往事。她一直向往芭拉杰依老奶奶所生活的、与在钢筋水泥城市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当她翻阅《鄂伦春的熊》时,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森林,有宝石般颜色的湖泊、溪流,有秋天层林尽染的植物,还有大大小小的动物:野兔、狍子、狐狸、小松鼠……
全民阅读形象大使,《读书》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李潘
李潘说,阅读《鄂伦春的熊》,如同跟着小女孩阿雅的眼睛经历了一场趣味盎然的知识之旅,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趟审美之旅。画家九儿用神奇的画笔,描绘出东北森林的壮丽和壮阔。九儿就像电视台的摄影师一样,时而俯拍,从雕鸮的角度看到骑马的爷爷和孙女;时而仰拍,从地上看到美丽的天空;有时候则是大的摇臂镜头,让人看到壮阔的山川;有时候又是细节的聚焦,小到可以看到小松鼠,甚至是冬眠的虫。《鄂伦春的熊》带着孩子们看到了森林里的所有万物,它们以旺盛生命力在大地上展开,作家的文字简洁、干净、纯粹,仿佛在大兴安岭森林里呼吸的空气一样,书中凝聚的美,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审美教育。
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守正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认为:《鄂伦春的熊》为孩子们展现了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有交互,有边界,也有距离,有依存,也有敬畏。这本书也是一个老人跟孩子带有亲情相伴的传承之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
陈晖认为,书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无不向孩子做着它们的讲述。而画面中的色彩实际上隐含着季节变换,秋去冬来,从五彩斑斓到白雪皑皑。诗性的叙事、唯美的画卷,是科学和人文的融合与交汇。
《鄂伦春的熊》彰显了现代的中国对于当代文明的贡献,这也许是中国原创图画书守正创新的方向和导向。陈晖希望家长和孩子在阅读这本图画书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原创图画书的成长,看到我们图画书走向世界的既有成就和无限的未来成长空间。
拓宽对人类文明深层的认知,探讨生命伦理观念
儿童阅读推广人,童书作者、译者、研究者阿甲对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和九儿的作品十分关注,他说:两位作者合作的第一部图画书《鄂温克的驼鹿》,颇为罕见地拿到了两个美国大奖,一个是2019年的弗里曼图书奖,一个是2020年的伊索荣誉奖,前者主要奖励那些增进对东亚和东南亚文化有贡献的优秀童书,后者则奖励彰显民俗文化的优秀作品。他认为,这两个奖项的表彰凸显了阅读对于拓宽对人类文明深层认知方面的重要性。我们在图画书中看到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的生活,并不是为了猎奇,因为他们的生活也是人类整体生活的一部分,而他们的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远古祖先的生活方式。看到他们,其实也是在认识我们自己。
儿童阅读推广人,童书作者、译者、研究者阿甲
《鄂伦春的熊》核心情节是猎人烧掉熊妈妈和小熊们很喜欢的一个床垫。也许很少有人能一下子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阿甲认为,这恰好证明我们为什么特别需要这样一本书,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去理解人类、野生动物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尝试探讨通行的生命伦理,这一伦理不是仅仅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将整个地球看作一个家园,探讨在整个家园(也就是生态系统)中,每个成员应该抱持的生命伦理观念。
文学造诣与艺术才华的交融探索
菠萝圈儿创始人、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展策展人秦楠则剖析了《鄂伦春的熊》在艺术与文化交融上的探索。他认为,画家九儿通过图画中的细节和元素,以及对民族服饰、环境背景等的精心描绘,呈现了鄂伦春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依赖。这种文化美通过艺术的形式被呈现出来,可以使读者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菠萝圈儿创始人、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展策展人秦楠
他指出,在图画书的绘画过程中,分镜的设定是最难把控的创作环节。但九儿非常巧妙地安排了每一页的画面,使得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具有一种流畅感和节奏感。九儿很善于运用留白的处理方式,这能让画面简洁而富有力量。同时,她也熟练地运用对比和平衡的原则,使得每一幅画都能够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这种良好的节奏和布局美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他认为,《鄂伦春的熊》是九儿与黑鹤在探索艺术与文化交融的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这本结合了东方韵味与现代绘画技法的杰出之作,在揭示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黑鹤的文学造诣与九儿的艺术才华。
让孩子看到唯美而真实的世界
本次活动的共同主办方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副馆长、博士、研究员张劲硕向在座的大小读者们分享了他的阅读感受。他说,今天我们提倡人与自然和谐,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因为某些地方不和谐。通过阅读《鄂伦春的熊》《鄂温克的驼鹿》这样的图书,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个地球上有很多其他的人在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以什么样的态度在生活,他们世世代代在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副馆长、博士、研究员张劲硕
张劲硕赞许了《鄂伦春的熊》中所描绘的细节——它展现的东北大森林场景不仅唯美,而且真实。他认为,地球上有湿的地方就有干的地方,有冷的地方就有热的地方。地球需要沙漠,也需要海洋,需要绿洲,我们不是要把沙漠改造成森林,我们要做的是防止沙漠化,不要让沙漠恶化。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生态观。他还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有8种熊,中国有5种,熊猫也是熊。
活动最后,张劲硕馆长展示了国家动物博物馆为本次《鄂伦春的熊》新书发布暨分享会专门设计并制作的亚洲棕熊纪念印章。印章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请作家画家签名,并在书上盖上了亚洲棕熊纪念章。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