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书桌拓宽孩童梦想边界;社区舞台智能化升级迭代;“妈妈岗”协助女性创业增收……7月18日,深圳市民政局举行“民生微实事”主题在线访谈,面向市民交流“民生微实事”工作情况。
以“居民点菜、政府配菜”为创新模式,“民生微实事”是深圳首创的着眼于增进民生福祉、做好社区服务的工作方法,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社区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居民的问题梳理成小项目,快速响应、快速解决,推动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据数据统计,2015年底至2022年底,深圳全市共实施“民生微实事”约8万余件,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80亿元。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将“民生微实事”纳入《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真金白银助民生 千万立项解民困
“有了新书桌和台灯,就能更好地看书学习了,以后一定要多加努力,不辜负社区叔叔阿姨的心意。”当崭新的书桌、明亮的灯光在狭小房间中构建出焕然一新的学习天地时,孩子们露出开心的笑容。南山区蛇口街道海湾社区通过民生微实事“一米书桌——城中村社区家庭学习空间营造”项目,对社区困难家庭的空间进行改造,不仅构建了小家庭的和谐美好氛围,也促进社区大家庭的融合。
2015年9月以来,“民生微实事”快速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基层党组织在靠前服务社区居民中有了重要载体和抓手。今年上半年,深圳“民生微实事”立项数为7984件,其中区级示范项目29件,街道级示范项目639件,立项金额约10.05亿;已实施项目数(含实施中)5603件;已完成项目数939件。
“‘民生微实事’所需经费由市、区财政按照1:1进行配套,每年每个社区平均安排200万元经费,所需资金由各区在年度预算中专项安排,其中市财政通过体制结算方式原则上平均每年每个社区补助不超过100万元。”深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远翔介绍,其中服务类、货物类项目单项资金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工程类项目单项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具体单项资金由各区根据辖区实际予以规定)。
补短板强基层 多措并举应民生之需
“民生微实事”实施多年来,在很多方面发挥了补短板、强基层的重要作用。如推动社区融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帮扶困弱群体、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品质等,让居民有参与、有收获,归属感更强、幸福感更多,基层社区也更加和谐稳定。
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盐田区明珠社区开展“盐田文化大舞台”整体改造工程项目,明珠社区的盐田文化大舞台,平时人流较多,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娱活动的主要场所。改造前,舞台外观老旧且功能未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存在部分墙体油漆脱落污损、电子屏与升降架损坏等情况。改造后,昔日破旧落后的舞台,摇身一变成为集现代智能化设备与传统文化元素于一体的漂亮新舞台,不但美化提升了社区环境,也带动活跃了社区文化娱乐氛围。
在促进社区融合方面,福田区组织开展“港澳一家亲联谊活动”及“深港亲子读书会”等文化活动,丰富了港澳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港澳长者内地安老共融”项目,帮助港归长者更好地融入内地的生活,拓宽社会网络,促进深港居民融合。
在帮扶困弱群体方面,罗湖区推动开展“布衣女匠——阳光妈妈创业孵化”项目,帮助解决辖区内单亲贫困母亲、下岗失业女性、遭遇困境等贫困女性的就业创业增收问题,为她们提供系统专业的布艺技能培训,培育其掌握缝纫裁剪基础技能,后期协助其实现创业增收。
政策加持规范管理 以赛促建引领示范
“为了从供给侧解决‘民生微实事’供需不平衡问题,加强项目实施规范化管理,深圳于2015年建立了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并于2016年6月正式印发了《深圳市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11月印发《深圳市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管理办法》。”深圳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区划处副处长乐成介绍,自建库以来,民政局已成功面向社会公开征集11批次共188个项目入库,涵盖养老、科技、医疗、体育、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
2019年,深圳创新性开展了“民微好项目大赛”活动,每年全市各单位携带大量优秀项目报名参赛,经前期资质审核、两轮专家评审、路演决赛、结果公示等环节,最终评选出入库项目。项目大赛活动有效激发了参赛单位深入挖掘群众需求、开发各类贴合群众需求的项目的积极性,也对全市“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开展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已建设这么多年,也需要对其进行优化、精简和规范。”乐成表示,深圳鼓励各区、街道、社区积极根据辖区实际,做好群众问需工作,主动创新开展各类特色凸显、群众欢迎的好项目。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
编辑: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