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我国时隔五年再度召开的生态环境领域的高规格会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7月18日晚《新闻联播》头条中占近14分钟。
今年为何再次以最高规格召开大会?据央视新闻报道,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曾提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时隔5年,大会也对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作了最新研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中央再次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9次大会参会领导级别有变化,今年延续2018年的高规格
迄今为止,我国已召开了9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大会。据资料显示,从1973年到2002年,我国先后召开过5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自2006年起,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更名为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今年也是我国首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举行50周年。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1973年首度召开,这次会议揭开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序幕。一个背景是,1971年冬到1972年初,官厅水库下游发现大量鱼类死亡,经调查是由于工业废水污染了水库水源。周恩来总理注意到了这一污染事件。待中国代表团参加1972年6月在瑞典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回国后,周恩来指示,要立即召开全国性的环境保护会议。
据媒体报道,首次会议在讨论交流中反映出我国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突出问题,如大连湾、胶州湾、广州等地海湾的污染严重,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有所加剧等。会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环保机构,有关环保的法规先后出台,一批国外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陆续引进国门。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促进了全国环保工作的开展。
察时局注意到,9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出席、讲话、主持的领导级别多有变化。据统计,此前出席全国环保大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是常委级的总理或副总理。只有在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时隔22年,2018年5月18日,在第8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党的总书记再次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六名政治局常委同时参会,重要程度和规格可以想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大会涉及资源、生态和环境,涉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在规格、规模、影响上属于历史之最。更有中国有关专家提出,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将开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阶段。
本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延续了2018年的高规格。从参会人员来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主持会议。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会议。丁薛祥作总结讲话。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负责人在现场作了交流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据《新闻联播》画面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等通过视频参会。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郑新聪、郑雁雄也在广东会场参加了会议。
长江上游最大“江心绿岛”成“生态课堂”。7月3日,家长和孩子们在广阳岛的“生态研学课程”上现场感受广阳岛的生态文化。重庆广阳岛,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曾一度被规划为商业地产开发区。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启动,当地政府果断叫停广阳岛“大开发”,随后按照“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定位重新规划,开始系统修复生态。如今广阳岛跻身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重庆市民的“生态大课堂”,通过“生态+教育”的形式,让更多人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大会定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四大转变,要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下降57%,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土壤污染风险也得到基本管控。
大会肯定了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大会中还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的四个“重大转变”: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
我国在国际上的表现也充分展现了我国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过去两年,中国作为主席国,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分两个阶段成功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尤为特别的是,COP15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系统的大会首次采用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作为主题。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及全人类注入强大动力。
大会还提出,必须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在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方面,大会提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大会中强调,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大会提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有业界人士认为,这对于市场交易来说是一大利好。接下来是要通过法规化、制度化、机制化落到市场交易的实处。
成都渔子溪湿地公园(无人机照片)。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曾经的城郊“臭水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批评点和城区雨污排放通道等“生态痛点”,经过整治,如今已“华丽变身”为“网红打卡地”“生态亮点”和市民休闲走廊。新华社发
大会再提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今年将是第三轮督察开局之年
今年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再提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据悉,从2015年底试点开始到现在,中央环保督察已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轮全覆盖,并对一些部门和中央企业开展了督察。通过督察推动,各地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两高”项目盲目上马、落后产能淘汰不到位、企业非法排污、矿山越界开采和生态修复滞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自然保护地违规建设、违法围填海等突出问题。
截至2023年5月,第一轮督察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总体完成率超过97%,第二轮督察明确的216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61%。
2018年召开的大会中曾提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今年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记丁薛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保持严的基调,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值得期待的是,此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曾透露,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正在谋划开展,今年是第三轮督察的开局之年。
(部分信息综于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