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企们半年销量数据纷纷出台,今年各品牌的总体走势也露出端倪。比亚迪领先优势明显,以吉利、长安为主的自主品牌整体走强,新能源厂商两极分化现象更趋明显。
各细分品类市场中,除了轿车半年销量微跌外,SUV、MPV市场均同比实现了正增长。以五菱宏光MINI为首的微型车市场需求出现剧烈萎缩,见证了“神车”的光环坠落。自主品牌首次占据半年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继续对合资品牌施加更大压力。虽然新能源厂商销量任务完成率最高只有四成,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已经是一个正常成绩。
半年同比小幅增长,政策助力明显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3年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1万辆和26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8%和10.1%,同比分别增长2.5%和4.8%。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其中,6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1.9万辆和226.8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0.4%和10.6%,产量同比下降0.9%,销量同比增长2.1%;1-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28.1万辆和112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8.8%。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年有些特殊,上半年经历过1月春节过早、3月异常促销价格战、等待国六B延期政策、4月上海车展后大量新品新款上市、“618”促销活动、政策观望与出台等多维促消费的措施,最终促成了6月中下旬车市持续火爆的现象。这半年,在去年销量基数较低、多项政策及促销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实现了同比小幅增长的良好表现。
轿车同比下跌背后的“五菱困局”
各细分品类市场中,除了轿车半年销量微跌外,SUV、MPV市场均同比实现了正增长。
乘联会零售销量数据统计,6月份,轿车销量为89.6万辆,同比下降9.3%,半年累计销量为454.7万辆,同比微跌0.9%;SUV销量为90.9万辆,同比上升3.5%,半年累计销量为445.4万辆,同比上升4.8%;MPV销量为8.9万辆,同比上升13.5%,半年销量为52.4万辆,同比上升21.6%。尤其是上月,SUV、MPV均呈现同比正增长的情况下,轿车却同比下滑接近两位数。在崔东树看来,以五菱宏光MINI为首的微型车市场需求出现了剧烈萎缩,是一个重要原因。
乘联会数据显示,A00级轿车1-6月国内零售数量32.49万台,累计下降37%,使轿车半年销量实现不了正增长。看了半年的轿车销量数据,人们发现,去年多次将轩逸赶下销冠宝座的宏光MINI,今年开始陷入困局。作为品牌旗下的销量担当,宏光MINI的低迷,也导致品牌整体下滑。
上汽集团6月产销快报显示,上汽通用五菱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2万辆,同比下滑16.39%。其实早在今年第一季度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上,该品牌就已经同比下滑超过三成。2022年五菱宏光MINIEV全年销量累计达55.4万辆,月均销量4.5万辆。步入2023年后,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开始和人们预期相差越来越大,5月份销量同比暴跌67.3%。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初切入该细分市场时,宏光MINI还找不到多少个竞争对手,但随着长安、吉利以及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纷纷入局,宏光MIN整体竞争力不足的缺点被不断放大,市场份额不断被对手抢占也是情理之中。目前,微车市场成为电动汽车的主力市场,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多元化的A00级主力车型已经投入其中,宏光MINI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份额之争,自主品牌占据半壁江山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6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额达到50%,同比增长4.2%。而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普遍出现下滑。一汽-大众依然坐稳合资销冠位置,1-6月累计销量为846871辆。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6万辆,同比下降19%。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1.1%,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7.8%,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9.2%,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合资车企中,上半年出现销量下滑的占据近八成。其中,长安马自达、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三家车企的下滑幅度均超过20%,其中长安马自达更是暴跌49%。在日系品牌中,一汽丰田也是厂商销量TOP10中少数实现正增长的合资车企。该品牌上半年销售36.83万辆,同比增长3.9%。但是,只要看看去年上半年,该品牌受到疫情管控影响,同期销量基数较低,今年上半年该品牌的正增长“水分”有多大,大家也心中有数。
此外,能够实现半年销量这正增长的车企还有北京现代、悦达起亚这两家韩系品牌车企。比起北京现代半年累计销售12.33万辆,同比增长13%。悦达起亚的销量数字还不到10万辆。作为曾经辉煌过的合资车企,长安福特与神龙汽车,上半年销量均同比下降两位数。前者半年销量为9.85万辆,同比下滑12.57%,后者累计销量为4.42万辆,同比下滑21.56%。
相比之下,德系合资品牌(南北大众)的销量数据还不算难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在上半年销量分别微跌2.8%和0.1%,稳居合资车企销量排行的前两名。这也要得益于近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电动化方面转型动作比其它合资品牌迅速。曾经稳居国内销量前三的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为41.28万辆,同比下滑5.2%,合资前三的位置也只能拱手让出。
“合资品牌压力还是很明显的,它们所在的燃油车市场每年都面临10%的下降,而我国大力鼓励支持新能源,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于合资品牌来说,需要尽快转型。”崔东树认为,问题是合资品牌现在并不是想转就能马上转成功。在新能源领域,合资品牌还处于学习阶段,需要时间。6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30%,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仅占4.8%,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
新能源厂商半年完成率达四成已算成功
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车方面,上月销量为66.5万辆,同比上升25.2%,半年累计销量为308.6万辆,同比上升37.3%。新能源车方面,6月份产销分别完成78.4万辆和8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8%和35.2%。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
不过,在各家新能源厂商品牌中,上半年销量增长和下滑出现了明显分化。三家半年销量超过20万辆的车企中,销量遥遥领先的比亚迪半年卖出115.46万辆车,同比增长82.2%;特斯拉半年销量为29.41万辆,同比增长48.9%;广汽埃安上半年销量达到20.93万辆,同比增长103.5%。而且,埃安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超过4万辆。
同比增幅超过100%的车企中,理想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中最亮相的一家。该品牌上半年交付13.91万辆新车,已超过其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增速达到130.3%。尤其是6月份,理想汽车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依然未能摆脱销量持续下滑的状况。该品牌上半年仅交付4.14万辆,同比下跌39.93%。究其原因,要咎于改款P7和全新车型G9市场表现未及预期。特别是G9的月销量还没能无法突破1000台,与理想、特斯拉等竞品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
同比出现下滑的还有零跑和哪吒,哪吒汽车上半年共交付5.54万辆,同比下跌1.1%;零跑汽车上半年交付4.45万辆,较去年同期下跌14.41%。
据威尔森终端销量统计,几乎没有造车新势力品牌能实现50%以上的年度销量目标,只有理想和埃安的达成率超过40%。大多数品牌的达成率在20%左右,而阿维塔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7.9%。
不过,崔东树认为,车企半年销量完成率达不到年度目标的一半很正常。“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并不是50:50的关系,而应该按40:60划分,下半年才是车企蓄势爆发的时候。因此,上半年能完成40%就已经算完成任务了。”
他指出,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在持续上升。其中,5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3.7%,较2022年5月27的渗透率提升7个百分点。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自主加新势力80%,使到自主品牌保持着超强的市场地位。尤其是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企业的表现,证明了传统车企的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效果。相比之下,蔚来、哪吒、理想、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尤其是蔚来、理想等表现较强,这也是细分市场赛道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主力合资车企加上传统豪华品牌,总体上也干不过特斯拉。至于自主品牌,主要还是在纯电动市场占据较大优势,近期自主在插混市场日益占主导,相比之下,特斯拉主要还是在高端有明显的优势。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编辑:李美钰,梁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