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茶开放加盟半年后,早前就有消息传出,奈雪的茶或将于今年7月开放主品牌“奈雪的茶”的加盟业务。对此,迟迟没有正面回应的奈雪,7月20日官宣启动“合伙人计划”,主品牌奈雪的茶将正式开放加盟。
在“雪王”蜜雪冰城靠着加盟杀疯下沉市场,二梯队的沪上阿姨、古茗、茶百道等茶饮新势力向万店迈进,头部茶饮终于坐不住,开始转向加盟模式。相较于加盟赚加盟商和供应链的钱,主打直营的头部品牌赚的奶茶钱,来得并不容易。
根据公布的加盟细则,奈雪主品牌在加盟上依旧坚持“大店”策略,门店面积需要在90至170平方米间,投资预算涵盖品牌合作费、开业综合服务费、装修及配货等,合计近百万。
7月21日,“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收报每股5.7港元,跌超5.32%。与一年前的发行价18.86港元相比,股价“膝盖斩”,跌近7成。起步不低的加盟门槛,能让市场买单吗?奈雪又是否可以如愿打开下沉市场,并实现资本回血?
放不下的“大店”策略
奈雪主品牌首开加盟,起步价近百万
根据“奈雪合伙人”小程序,加盟奈雪的资质要求、投资预算以及申请流程一一展现。其中,投资预算包括品牌合作费、开业综合服务费、培训费、保证金、设备及道具、装修费、首次配货费,合计近百万,此外营运服务费则根据营业额满6万实收抽取1%。
值得注意的是,对主品牌奈雪的茶开放加盟,奈雪依旧坚持了“大店”策略,由此更好保留消费者在奈雪的空间体验。但相较于小店快跑,大店的开店与运营成本自然更高,对合伙人的经济实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加盟细则,投资资金方面,加盟单店投资金额约100万元,合伙人验资门槛150万元,区域合作则在450万元及以上。相比之下,加盟其他新茶饮成本更低。去年11月,喜茶确认开放加盟业务,将在非一线城市展开事业合伙业务,主推50平方米以内大小、加盟费用50万元以内的店型。其余,如蜜雪冰城的投入则为37万元起,一点点为38万元,茶百道约为35万元,行业内其他品牌的加盟费用大多在35万至40万元之间。
更高的加盟成本能否撬动下沉市场?目前,奈雪开放合作的城市中,避开了主力一线城市,累计开放有江苏、江西、广东、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2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近300座城市与自治州(盟)。
不过,奈雪开放合作的城市中也有香港的港岛、新界和九龙,瞄准消费力更高的港澳市场,加盟或许是不错的路径,也有利于其未来出海市场的探寻。
创始人强调加盟与直营“双轮驱动”
品控成关注焦点
而另一个关注焦点,则在品控。
2015年,奈雪在深圳开出首家门店,此后从广东一路迈进全国。截至今年6月末,奈雪拥有约1200家直营门店,是唯一一个规模破千的直营茶饮品牌。
早在去年11月,奈雪对主品牌是否会开展加盟业务的态度就有所松动。彼时,创始人彭心在演讲时就强调,加盟和直营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加盟是很好的,对于我们(奈雪的茶)而言,直营也要做好。”而官宣“合伙人计划”的当日,彭心也对外强调未来加盟与直营“双轮驱动”将成为奈雪的重要战略。
但加盟如何保证出品?在业内看来,加盟确实是餐饮界快速回流的方法,但加盟后的品控难也成为行业痛点。诸如奈雪与喜茶等头部茶饮的崛起,更多是抓住了茶饮市场的品质升级机会。以鲜果、鲜奶等新鲜产品原料,以鲜料现制的概念,逐步替代过去以植脂末、罐头果、茶粉汤制作茶饮的低端认知。相应地,鲜果、鲜奶等产品配料,对冷链管理要求更高。
搜寻过往资料,茶饮们的食品安全与品控跟不上,常常出现在各大新闻中。2022年5月,奈雪就曾因一瓶进价10.25元的过期牛奶换来一张5000元的罚单,相关新闻也冲上热搜。实际上,用过期材料、门店卫生清洁不到位、用坏果制作茶饮等食品安全问题,在新茶饮门店屡见不鲜。在全国拥有2万余家门店的蜜雪冰城,公司在2022年9月递交的IPO招股说明书中,就将食品安全问题列为首要风险。
加盟商如何管理到位,在保证主品牌空间体验的同时,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味蕾体验与守好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红线,这都需要奈雪继续打磨。
股价跌去7成
靠加盟回血还是冲规模?
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至2025年,新茶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13.4%、6.4%、5.7%。行业增速持续下滑,而入局者却在不断增多,想要分到一杯羹比以前更难了。
这反映在了财报上。截至今年6月末,奈雪在一线、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的九成左右。2022年,奈雪营收增长停滞,较2021年的42.97亿元下滑0.1%至42.92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则从2021年的1.45亿元增至2022年的4.61亿元。
以“新茶饮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奈雪的茶从不缺聚光灯。但高光下的奈雪,也迎来业界不少质疑:缘何至今,奈雪的股价还是上不去?截至7月21日收盘,奈雪的茶收报每股5.7港元,跌超5.32%。与一年前的发行价18.86港元相比,股价“膝盖斩”,跌超69.77%,总市值仅剩97.76亿。
在“新茶饮”的概念外,投资市场更希望看到一盘好生意,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成为资本关注。过去,坚持大店策略与直营模式,奈雪的“奶茶钱”虽然卖得贵,但刨除各项人力、店面、材料等成本后,难赚钱依然是事实。如今,瞄准供应链的新生意,奈雪尝试打开更多的盈利模式。
不过,瞄准供应链生意外,借加盟跑出规模化或许是奈雪交给资本市场的新答卷。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陈盈珊
编辑:陈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