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各地气温持续走高,美丽乡村成为许多游客的避暑选择。盛夏的田间地头,成了“熊孩子”释放精力的最佳选择,在广阔天地中,“神兽们”可以边玩边体验自然生态,家长们也省了心。根据携程平台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乡村游订单量同比上涨超五成,乡村亲子游订单上涨超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一直在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进“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乡村+游乐”等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推动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及线路,进一步保护乡村文化生态,全力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目前,全省推出了2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了4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59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50个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乡村旅游产品日渐丰富,文旅体验日趋多元,旅游服务日益提升,“粤美乡村”正绘制一幅美好生活图景,为乡村振兴贡献出文旅力量。
亮点1:乡村果园,主打“现摘现吃”
在广东过夏天,最幸福的就是水果特别多,荔枝、龙眼、黄皮、鹰嘴桃、金煌香芒、水晶梨、巨峰葡萄等纷纷上市,而几乎每个村里面都会有大片大片的果园,可以体验“现摘现吃”的快乐,度过一个从内到外的“冰凉盛夏”。
7月8日,2023年广东·连平鹰嘴蜜桃节暨招商经贸活动在上坪镇举行。此时,翠绿泛红的蜜桃已挂满枝头。
“二三月赏花,七月品果”,在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那些粉嫩的桃花,装点了山川的艳丽,为这片土地披上了锦绣的华裳。到了夏天,漫山遍野的桃树郁郁葱葱,翠绿泛红的鹰嘴蜜桃挂满枝头,果香四溢。
2016年7月6日,广东清远,连州第三届水晶梨节暨夏日水果总动员在龙潭古镇正式开幕。IC图片
连州龙坪镇太坪村的水晶梨被称为水果中的“白富美”,肉质雪白、细嫩无渣,生津解渴,即使切开放置24小时也不会变色。走进水晶梨果场,一片片碧绿的叶子中间,一个个嫩黄的果子压满枝头,散发着阵阵果香,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感觉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李先生带着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古坑村采摘水果,一家人都很开心,孩子们在果园里面疯跑,敞开肚皮使劲吃。旅行社也推出了鹰嘴桃采摘的线路,游客跟随导游前往连平鹰嘴桃基地寻找、采摘、品鉴鹰嘴桃,最终评选出一位找到最大果王的游客送鹰嘴桃一箱。此外,还可以跟随导游探访南园古村,一窥富甲一方的官宦家族的完整体系;参观新丰江大坝和有880年历史的、河源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最古老的寨围——大湖寨围屋,在百年古街上品味客家风味餐、万绿湖河鲜餐等地道美食。
亮点2:乡村研学,旅游新时尚
亲子研学游正成为广州乡村度假的旅游新时尚。小朋友们在广阔天地中化身“田园小农夫”,体验童绘乡村涂鸦课程、手工制作课程、户外农耕课堂,享受采摘瓜果、草地音乐、星光露营的田园乐趣。
广东(蕉岭)乡建馆是广东省首家乡愁艺术示范交流基地。图片来源:梅州文广旅游微博
地处梅州的广东(蕉岭)乡建馆是广东中小学生的热门研学打卡地,小朋友们在这里可以拿上工具,和家长一起到田间体验春耕春种。用锄头松土,仔细将花生和蔬菜埋进土里,最后浇上水,孩子们既体验了劳动、也收获了快乐。除了耕种劳作之外,小朋友们还能在这里学唱客家山歌,制作手工石磨豆浆、酿豆腐、酿粄等客家非遗美食和具有防蚊祛湿功效的香囊,深入学习并传承客家文化。
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也是广东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走进古村,仿佛有穿越时空之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在这个600余岁的古村里,百年老树比比皆是。这里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就培养了285名举人,因此也被称为“歇马举人村”。歇马举人村人文积淀深厚,励学成才及历史民俗文化遗产独树一帜。
除此之外,歇马村还是国家森林乡村,百年古树众多,自然生态环境好,具有生态教育意义。目前歇马举人村已经创新开发了“才富之旅”“耕心之旅”“农耕、田园实践”“素质拓展训练”等多门研学课程,并设计了“成才十二打卡点”。
学生到歇马举人村进行研学游。
亮点3:红色乡村,产业新业态
如今,红色旅游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业态之一。红色景点既是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也是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这些红色乡村已然成为农村党建的示范标杆、基层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标兵。
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大埔围村位于增城区增江街东部。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东江纵队抗日游击根据地。七十多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红色基因却在这里代代相传。
如今,大埔围村成为一个革命史迹丰富、红色氛围浓厚的红色村庄,是增城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大埔围村以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为抓手,重视保护和利用村里的红色资源,在原有的东江纵队联络站旧址、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址的基础上,相继修缮和建成了革命英雄纪念碑广场、抗战历史纪念馆、红色文化大讲堂、红色文化加油站,变成了首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在大埔围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宣读入党誓词,在抗战历史纪念馆中重温革命历史,在红色文化讲习所中坚定理想信念——大埔围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亲子红色旅游以及企事业单位党建、团建的目的地。
广州市从化区莲麻小镇。南都拍客 巢金红 摄
从化区吕田镇是广州市北部唯一的革命老区镇,拥有数量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其中,吕田镇三村村为抗日游击区,塘基村、莲麻村黄沙坑为抗日根据地。
莲麻村位于从化区吕田镇东北部105国道旁,在广州最北端的这条静谧村落里,白墙黛瓦显得分外安宁。莲麻村黄沙坑是东江纵队的主要活动区域,他们曾在战火硝烟中守护城池的安宁。这里也在岁月斑驳中,打下了深深的红色烙印。近年来,从化区把黄沙坑革命旧址,作为莲麻小镇的重要节点打造。通过修缮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弘扬革命传统文化,推动红色主题旅游,带动民宿、农家乐发展,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亮点4:文化乡村,非遗传承
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生长在乡村、活跃在乡村。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和民俗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也不断擦亮着岭南传统文化名片。
去年暑假,沙湾古镇人头攒动。
沙湾古镇以沙湾北村为核心,位于广州番禺区, 可以说是岭南文化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古镇随处可见 “镬耳屋”“蚝壳墙”“天井”等岭南建筑特有的符号元素,其中穿插着沙湾一些名人故居,以岭南特有的 “宗祠文化”“乡贤文化”“广东传统音乐文化”为内容支撑。带小朋友了解岭南文化,沙湾古镇再适合不过了!
扶利村。古色古香的建筑墙上画着蔡伦造纸的墙绘。南都记者 高永佳 摄
肇庆四会扶利村被誉为“中国民间造纸第一村”,扶利村所在的片区古时称“邓村”,目前所用古法造纸术统称“邓村古法造纸术”。2007年6月,邓村古法造纸传统手工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走进扶利村,一眼就能看到一片水塘上架着的木制水车,水塘旁的老屋墙面上绘着蔡伦造纸工序,足足3000多平方米的墙绘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顿感古韵悠悠。穿梭在村中小巷,随处可见老人坐在家门前,捆扎着刚刚完工的会纸。村里的张氏大宅是四会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如今的大宅被综合利用,改造成了“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展馆,内含造纸展览馆、村史馆、农耕馆、图书馆等4个功能室。
而走进江门京梅村,仿佛进入功夫世界,出神入化巷的墙壁上以墙绘、浮雕、景观装置展现蔡李佛拳法,一招一式跃然巷内。据了解,京梅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是享誉世界的武术蔡李佛拳的发源地。蔡李佛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梅村创造性地将这种传统文化IP演绎成了接地气的网红元素。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南都带你打卡广东美丽乡村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编辑:许琨,陶新蕾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3乐游暑期
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
快乐过暑假 指南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