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湾有引力——翠亨新区“工改”拓空间留住优质企业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3-07-22 09:37

近日,中山的“工改”在全国刷屏。7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山正在推进的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将这场土地上的瓶颈攻坚战带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工改’从长远来看为城市好,也为企业好。”在中山生活了12年的陈女士说道。

7月21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联合广东省大湾区办主办的“未来已来·湾有引力”网络主题采风活动走进中山,看翠亨新区“工改”成效与优质配套服务如何齐头并进。

拓空间

深受深圳等珠江口东岸企业青睐

“翠亨新区去年打造了1300亩。”翠亨大厦实景展厅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年将准备不小于5000亩的产业空间。

翠亨大厦实景展厅.JPG

采风团参观翠亨大厦实景展厅。

在2020年,中山市召开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全会报告指出中山面临土地碎片之困、产业升级之困、交通瓶颈之困、队伍建设之困。其中,造成“土地碎片之困”是由于几十年的粗放式自由放任的发展模式下,土地缺乏有效规划,出现了许多产权混乱的情况。

为解决“土地碎片化”的土地瓶颈,去年起,中山召开“工改”动员大会,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攻坚战正式打响。

与此同时,作为中山市承载大湾区西岸协同发展建设“主阵地”的翠亨新区,在翠亨新区东片区也同时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

布局一子,全局势聚。回首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改造低效厂房,让工业土地更为集约化,吸引更多大型企业进驻,也为小企业提供拓展空间。

“工改”为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获得深圳等珠江口东岸企业的青睐。今年上半年,新区首批“定制厂房”园区实现签约,储备招商项目超40个。

留住优质企业、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是翠亨新区“工改”的重要方向。对于有增资扩产需要、产业市场前景好的企业,翠亨新区则鼓励和协作企业破除障碍,通过“自改”,提升空间利用效能,原地升级,留住这些原有的优质产业资源。

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工改”已在8个低效工业园全面铺开,并对“工改”片区周边土地开展“联动征收”工作,推动新、旧地块连片,打造若干个千亩级产业空间。

建配套

打造全龄段教育城,生态区位显著

“改”让更多土地支撑企业发展,“建”也得跟上步伐。

翠亨大厦外正在兴建的大楼.JPG

翠亨大厦外正在兴建的大楼。

“工改”后的东片区,将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功能,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争取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吸引优质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建设成为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

与翠亨新区东片区相比,西片区侧重培育一批高端主题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科技型、科创型高端制造业,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地。

西片区东连深中通道,一幢幢高端住宅如火如荼建设中,绿地湖泊环绕。

翠亨新区也是目前中山市内公园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心河公园等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其中,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还与南沙湿地、淇澳岛,共同构成国际候鸟的迁徙通道。山、水、城、林、田与江、海、湖、滨融合共生,翠亨新区的生态底蕴可见一斑。

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区位优势也不断凸显,筑巢引凤。值得留意的是,翠亨新区的配套设施也不断给人惊喜。翠湾文化艺术中心、中山纪念小学、香山中学、西湾外国语学校等项目陆续建成,打造全龄段教育城。

一个湾区西岸新城市客厅、现代化滨海新城正在崛起。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芷琪 董淑云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伊凯文

编辑:黄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未来已来·湾有引力”网络主题采风活动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