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观察:上半年GDP增长5.1%,对珠海意味着什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3-07-22 14:36

南都讯 2023年上半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3.29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4+3”产业、金融业发展尤为抢眼,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4%、8.1%……上半年珠海经济发展“成绩单”新鲜出炉,究竟释放了哪些信号?上半年驱动珠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是什么?下半年,珠海又将怎么干?7月21日,南都记者采访权威部门为你逐一解读。

pic_1376252

增长9.4%!“4+3”产业发力

今年上半年,珠海落实省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全面打响“产业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766.14亿元,增长5.8%。其中,制造业增加值684.23亿元,增长7.8%。

伴随“制造业当家,产业第一”的推进,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4+3”产业展现出良好势头,上半年完成增加值593.04亿元,增长9.4%,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7.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08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72.25亿元、增长52.5%,先进制造业投资207.46亿元、增长51.1%。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5.0产业新空间建设全面提速,已建成544万平方米,在建312万平方米,下半年计划开建356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83个项目签约入驻,协议投资357.5亿元,预计产值939.9亿元。同时,珠海对5.0产业新空间周边用地进行土地整备拓展,后备潜力超过1万亩,现已整备用地2172亩,陆续落实了曜灵时代、纬景储能、万锂等一批立柱项目。

金融业、海洋经济成珠海新风口

珠海金融业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48亿,同比增长8.1%;金融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20%。6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1.3万亿,同比增长16.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三;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13万亿,同比增长16.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二。

海洋经济也成为珠海的一大风口。上半年,珠海出台《珠海市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扶持措施(暂行)》,围绕推动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等5个方面提出11项扶持措施,计划未来3年投入财政资金近10亿元用于扶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外贸进出口企稳回暖,连续2月正增长

今年以来,伴随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全面启动建设,“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创新政策相继落地实施,大幅提升港珠澳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效率。上半年,大桥日均跨境货车1450辆次,较疫情前增长5倍,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日通关车辆最高达9300辆次——这是珠海着力扩内需、稳外贸,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生动写照。

从外资外贸情况来看,珠海外贸进出口总额1388.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6月单月全市外贸进出口266.71亿元、增长1.4%,连续两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外商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上半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1.1个百分点。

后疫情时代,珠海交通运输业正加快复苏,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0%,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3%;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530.47万人次,同比增长227%。

工业投资占比近十五年首次超过房地产

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影响,珠海固定资产投资尚未走出负区间,上半年完成投资904.95亿元,同比下降4.9。从投资结构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4.7%,占比下降至32.0%。工业投资占投资比重提升至36.1%,近十五年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

上半年,珠海把握新能源、新型储能等产业赛道新机遇,以政策激励和强化招商引资带动全社会投资,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28个产业立柱项目加快落地,工业投资增长41.6%。

消费市场、旅游业快速升温

最新数据同时表明,珠海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旅游业正加速复苏:全市接待游客1549.4万人次、增长227.2%。全市举办会议展览共583场、增长93%,参加人数36.14万人次、增长4倍。全市口岸出入境7282.7万人次,增长36.2%。

人气集聚带动消费全面复苏,上半年珠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57亿元,增长5.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接触型消费强劲复苏,餐饮收入增长43.8%,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643.4%。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阶段,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2%。

下半年,珠海怎么干?

“总的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我市产业基础支撑稳定,经济增长动能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珠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半年,珠海怎么干?如何在2023年“下半程”中实现加速跑?

上述负责人表示,珠海将坚定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将重点打好这样一套“组合拳”,全力以赴稳经济、抓项目、促发展:

——抓紧做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机遇、大文章,把握“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新机遇,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强化与横琴合作区的政策、产业、交通、民生“四个联通”,全面拓展与港澳合作维度。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珠海政府服务”品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激发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把制造业当家作为头号工程,全力推动“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见实见效,建设好、配套好、运营好5.0产业新空间。更加坚定地围绕光伏、新型储能、信创和生物科技等领域推进产业立柱项目落地,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新招引落地40个产值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强化消费基础性作用,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亚洲通用航空展等活动;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统筹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

——加速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珠海”开展“百团大战”。坚持东西协同发展,加强培育农村特色产品经济,推动优质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紧扣绿美生态示范点建设等目标任务,推动全域高质量增绿增美。加快构建内联外畅大交通格局,强化陆海统筹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实习生 黄小琴 田苗 沈子涵

编辑:杨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观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