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救生员,不能无证上岗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3-07-23 23:01
截屏2023-07-23 22.27.23.png

酷暑之下,游泳成为很多人休闲和健身的首选。但是,据南都记者调查,泳池救生员从业仍存在乱象,有的游泳场馆救生员配备不足,部分游泳馆还存在救生员无证上岗的情况,甚至有人从网上买假证应付检查,救生员资格的年审要求也没有充分落实。

游泳尽管属于大众体育运动,但仍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便是在人工修建的游泳池内游泳,参与者仍然可能面临溺水的危险。俗话说“淹死的总是都会游泳的”,意思是水性好的人也可能遇到危险,特别是过于自信导致的危险。

泳池设置救生员岗位,就是为了保障泳客生命安全,在危险发生时施以援手,作为泳池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可是,通过记者调查以及泳客的实际观察,不少游泳场馆对救生员岗位设置缺乏足够重视。泳池旁边救生员专用的瞭望椅,常常空空如也。在有的游泳场馆,所谓救生员还身兼数职,救生员可能还同时承担着游泳教练、健身卡销售、泳池维护,甚至前台接待等工作。

危险常常发生在猝不及防的时候。很多在游泳时遭遇危险的人,前一秒钟还感觉良好,后一秒钟就发生抽筋、呛水等意外状况。发生溺水事故时,开展救援的速度关乎遇险者的生命。因此,救生员只有全神贯注地时刻观察泳池情况,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危险情况并介入处置。

根据国家标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的要求,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及以下的游泳池,应当至少配备3名救生员;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需增加1名救生员。一个救生员难免有反应不及时的情况,国家对游泳池救生员数量进行如此细致的规定,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排除风险、救援遇险者。

稍微了解游泳的人都知道,水中救生具有相当技术难度。溺水者的本能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如果不掌握救援技巧,救生员自己也可能陷入危险之中。

而且,除了把人救上岸,救生员还要掌握心肺复苏等现场急救技术。要求游泳馆救生员持证上岗,并建立年审制度,是为了确保救生员的体能、技能保持在能够实施有效救援的状态,避免在危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国内仅上海、深圳等几个城市落实了对救生员的年审注册制度。明确规定的救生员资格证年审制度,决不能虚置和“走过场”。

相比危险系数更大的“野泳”,泳池游泳的危险更容易被人忽视。实际上,泳池并非绝对安全地带,很多悲剧就在救生员的眼皮子底下发生。

仅在今年,各地就有多起泳池溺水事故被媒体报道,其中,有不少儿童在泳池里失去了年幼的生命。今年6月,某地一男子在室内游泳池溺水身亡,事发时游泳馆救生员低头似在玩手机,9分钟后才实施救援。

保障泳客安全是游泳场馆开展经营活动的根本。种种迹象表明,一些游泳场馆投入安全的人力、物力明显不足,仍存在侥幸心理。为了降低成本,有的场馆雇佣兼职大学生充当救生员,有的场馆还存在救生员“一证多用”现象,当真实的事故发生时,这些场馆的应对能力恐怕都要打个问号。

与此同时,对于救生员配备不齐全、不在实际上岗状态的游泳场馆,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巡查力度,对违规场馆进行查处。在执法过程中,还要着重关注一些更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比如小区里季节性开放的露天游泳池,通常只会雇用兼职救生员,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意识更加薄弱,尤其需要补齐短板,守牢安全底线。 

文|王钟的

编辑:晏文龙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晏文龙1.85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