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在家中轻生不幸辞世,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十分震惊和难以接受,“看coco姐综艺的时候觉得她很乐观开朗,我不相信……”,紧接着“微笑型抑郁症”引发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本次南都大讲堂邀请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范长河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场《解析微笑背后的抑郁症》为主题的健康科普访谈。针对观众关注的抑郁症相关问题,主持人曾姐姐与范长河展开探讨,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抑郁症的识别与防治,消除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关注个人身心健康。本次直播收获22万+的关注。
认识抑郁症:微笑背后隐匿的情绪
李玟的离世引发大众对于“微笑型抑郁症”的广泛关注,公众震惊与惋惜之余,大家会问:那么开朗自信的李玟怎么也是抑郁症患者?对此范长河解释道,尽管医学界没有“微笑型抑郁症”这种分类,但媒体的比喻也比较形象。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印象,究其原因,一般是因为这些人可能是社会名人,往往有碍于自身社会身份或个人形象,倾向于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给大众留下积极乐观的印象;还有一些善良或者偏内向的人,不愿意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害怕别人为自己担忧。此外,抑郁症与性格没有直接的联系,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人也可能患上抑郁症,可能后期患病了,但大众对他们的印象可能还停滞在以前。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范长河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的影响——精神疾病通常是多基因遗传的,携带特定遗传基因会增高患病风险——如果有焦虑障碍或者双相障碍、抑郁症的家族史,患病的几率也会相对更高。但是基因也会被环境修饰和改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比如某人在儿童期有过很多创伤性经历的,成年以后就容易有精神障碍的产生;除此以外,如果某人面临的社会压力特别大,且存在持续的压力刺激,也很容易有强烈的心理反应。范长河总结道:“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大大增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需要提醒大家有一种抑郁症叫隐匿型抑郁症,老年人占的比例较大,他们不会主动叙述自己的情绪问题,会更强调自己身体不适,比如一会肚子痛一会头痛。其次,一些脑血管疾病、缺血性的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轻微脑梗塞、脑缺血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一些改变,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症状。虽然这些变化在短期内不会造成神经系统出现严重损害,但是很可能会影响神经元的工作环境,导致他们心理调整能力下降,增大抑郁风险。除此以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女性一些独特的生理周期会增大抑郁的可能,如围经期、围产期、还有围绝经期,在这些期间要多多注意自己的心理变化。
识别抑郁症:微笑背后汹涌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抑郁症状,但不一定是抑郁症。如果你的抑郁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没有改善,而是加重,则要小心抑郁症。”如何判断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是否存在抑郁倾向呢?范长河谈到,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首先是心情低落,二是动力下降、兴趣或者快感明显减退。除了情绪低落之外,可能还伴有焦虑、烦躁、暴躁等情绪。而且抑郁还可能存在很多其他症状,比如失眠,食欲减退,反应能力下降、疲乏,自我评价低,记忆力注意力下降、自杀意念和行为等等。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在临床多个科室如神经科、呼吸科、消化科等辗转就诊多次后最终才到心理科确诊为抑郁症,这是因为心身是一体的,躯体症状的根源可能是情绪异常。因此建立心身一体的理念,理性对待已出现的躯体症状,对于识别抑郁症很有帮助。如果出现了医学检查难以解释的病症,很可能是产生了不良情绪如抑郁或焦虑,最终通过植物神经系统或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引发内脏功能失调,表现为多种躯体症状。范长河解释道:“如果长期觉得身体不舒服,感觉平时经常喘不过气、头痛头晕、或者是胃肠道不舒服等等,这是身体在警示我们某个系统器官出现了功能紊乱,去相关的科室检查如果没有器官器质性变化,可以转到心理精神科去检查一下,很有可能出现了相关心理疾病。”
对于网上流传的可以做量表来筛查抑郁症的说法,范长河表示,利用专业的抑郁症量表自查——如PHQ-9量表等——尤其是在抑郁症早期不严重的时候,采用专业量表可以帮助我们高效、便捷和方便的检测自身心理状态。但这也只是一个参考,不能代替专业的诊断。发现有心理问题建议找精神专科医生咨询和确诊,不要自我诊断。
应对抑郁症:需要早期干预规范治疗
很多人会问,明星们有更好的经济实力,也容易获得更好的治疗,为何他们最终还是走向自杀,难道抑郁症真的治不好?范长河表示,通过规范科学的治疗大部分抑郁症是能够被治愈的。是否会自杀要看他病情严重的程度,此外明星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重视治疗,一定会规范治疗。范长河表示,自杀想法化为行动需要条件来激发,尽管抑郁症患者会产生自杀的想法,但很多时候却不一定会去实施,往往对亲人的留恋会阻止他做出自杀行为,所以家人的支持对于抑郁症患者至关重要。作为抑郁症患者亲近之人,要注意捕捉求救信号。比如他们言语流露出悲观的看法、价值观的改变,或者只是单纯的言语减少、抱怨增多等现象,需要及时给予关心和陪伴。另外,倾听抑郁症患者的烦恼也很重要,最好能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给予他们合理的建议,避免让抑郁症患者产生无助无望感,并且陪伴他们及时就医。
确诊抑郁症之后,需按照医生建议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系统地进行治疗。一些患者会有病耻感,得病很多年了,不愿被人知道、不愿留下痕迹,因而拒绝服药,这对治疗很不利。还有一些人对治疗手段有错误的或者是不理性的认识,认为药物会成瘾,伤肝伤肾。但其实目前大多数的治疗药物没有成瘾性,副作用也不大。另外,抑郁症治疗需要有一定的疗程,药物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当治疗效果较好,已达到足够疗程,也可以按计划停药。
最后范长河建议,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正确合适的心理治疗手段,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另外,平时注意加强心身建设,管理好压力和情绪,减少不健康行为和物质使用,才能远离心理疾病。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王宇婷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