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发生了肠穿孔、肠扭转,可胎儿连喊痛都不会,怎么办?这种凶险的情况在过去可能只能“听天由命”,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出生前做出诊断、一出生就通过手术救命成为可能。
最近,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两个这样的新生儿就在小儿外科医生与同事们的努力下成功获救、恢复健康。
省二医苏诚教授带领小儿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宝宝未出生就查出大量腹腔积液
小庆庆(化名)出生前5天,孩子妈妈在外院常规进行产检的时候发现,本来健康的胎儿突然间出现了大量的腹腔积液,同时伴有胎儿睾丸异常,睾丸鞘膜积液、羊水过多等异常情况,一下子慌了神,一家人赶紧从县城前往广州来到省二医产前诊断中心求助。
针对小庆庆的情况,省二医产前诊断中心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快速入院,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由产科、小儿外科、肝胆胰疝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超声科等科室对孕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多学科会诊团队制定了孕妈生产方案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续诊疗计划。
7月1日,小庆庆通过剖宫产顺利出生,但身体情况不容乐观。小庆庆腹胀非常明显,肚子鼓鼓的像个小西瓜一样。
新生儿科和小儿外科共同协作,迅速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相关的手术前准备,CT显示,小庆庆有大量腹水,手术指证明确,医生们争分夺秒紧急开展剖腹探查手术。
术后,苏诚教授对小庆庆进行查房指导。
出生4小时送入手术室
省二医小儿外科苏诚教授、肝胆外科张磊副主任医师与麻醉科、新生儿科等手术团队做好术前准备时,离小庆庆出生只过去了4小时。
手术过程中,苏诚教授发现,小庆庆的状况源于在宫内时胎粪堵塞导致的肠穿孔,继而引起大量粪水,由于肠穿孔的影响,肠道已经粘连成团,器官组织严重水肿,正常的肠道结构都难以区分了。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逐步对粘连的肠管进行松解,完成对全消化系统的排序与穿孔修补,同时还做了阑尾切除。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了。
“术中,我们从孩子的肚子中吸出了650毫升的粪水出来”,术后,苏诚教授介绍,小庆庆是由于胎粪结石引起的肠梗阻,回肠末段穿孔,腹腔内广泛严重粘连、水肿,“如果没有及时手术治疗,后续可能引起感染性腹膜炎,完全性的消化道梗阻,进一步加重肠道坏死穿孔,危及生命!”
目前,小庆庆术后生命体征情况平稳,体温正常,消化道也通畅了,肛门有排气排便,开始正常进食了,康复非常顺利。
1.8公斤体重早产儿发生肠梗阻 手术切肠17厘米救命
就在小庆庆出生的十多天后,省二医小儿外科还接诊了一名同样凶险的肠梗阻新生儿林林(化名)。
林林胎龄33周时早产出生,当时体重只有1.8公斤,出生时也被发现肚子胀很大,检查后发现是明显的肠梗阻,手术中发现,孩子的一段肠道已明显扭转,并出现斑块状的坏死。
林林在出生13小时后即被送上手术台,手术中,苏诚教授为林林切除了出现坏死的17厘米肠管,术后,林林康复顺利,肠道功能正在恢复中。
”早产、低体重、肠扭转,这些情况碰到一起,还是比较罕见的,这个孩子能够恢复,得益于我们医院的多学科联合机制,各专科可以顺利地无缝对接,诊断和手术干预都很及时,没有拖延治疗,同时术后管理足够精细、高水平,这对孩子的预后非常重要“,苏诚说。
术后第5天的小庆庆(化名)。
羊水过多可能提示胎儿消化道不通畅
如果胎儿在妈妈子宫中发生了小庆庆、林林这样的肠穿孔、肠梗阻,对于孕妈妈来说,该怎样尽早发现呢?
苏诚教授介绍,如果孕妈妈发现羊水过多,就有可能提示胎儿的消化道不通畅,”羊水是循环的,胎儿会把羊水吞下去、排出来,消化道梗阻的胎儿,这个循环被打断了,就有可能导致孕妈妈的羊水量发生变化“。
小庆庆遭遇到的肠梗阻、肠穿孔,是由胎粪导致的,准确的说法是”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也是较为罕见的疾病,是胎儿时期发生肠穿孔导致胎粪流入腹腔而引起的无菌性腹膜炎,发病率约为1/30000,早期表现为肠管扩张、肠蠕动活跃,如果胎儿肠穿孔未能愈合,穿孔后肠内物进入腹腔,会引起腹膜炎、肠梗阻,甚至危及生命。胎儿期由于鞘突未闭,胎粪可流入外阴形成鞘膜积液或外阴水肿。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何昊书
编辑: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