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搞事情?
你已进入猫眼监控区,
请注意言行举止。
什么?我抓不到你?
我空有美貌,没有才华?
给你个眼神,你自己体会!
是时候让你们了解一下我了:
我是猫,一只金丝猫,
身高12.5厘米,身长22.5厘米,体重900克。
出生于清光绪年间,
祖籍广东名窑石湾窑,
现居住在广东省博物馆里。
说到颜值,我承认有亿点点出众。
毛发,纤毫可见,起伏波动,自然弯曲;
五官,目如宝石,须似钢针,耳大招风;
气质,可盐可甜,野性与优雅兼具。
如果美貌要交税,
我大概要交五六七八十倍。
不过,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我更出众的明明是才华啊!
论业务,我是让耗子闻风丧胆的“活阎罗”。
不信,你看我这架势:
四爪紧绷,背部拱起;
瞠目而视,蓄势待发。
纸老虎不可怕,
但我黄泥猫绝对不是好惹的!
论身世,咱也是出身大家(之手)。
黄炳,知道吧?
广东人,
清代中后期画家,更是石湾陶塑名家。
拥有双重技能的他,
将国画中画鸟兽羽毛和点睛的画法,
用于立体雕塑上,
最终练就了“必杀技”——
胎骨出毛(俗称“胎毛”)!
看我这一身金黄而富有光泽的猫毛,
那可是mix了国画与雕塑两种艺术形式。
一个字:讲究!
“胎毛”绝技是怎么来的?
呵!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首先,采用石湾本地含铁成分很高的红土,
经过沉淀去除杂质。
然后加一些微细瓷土和少量东莞黏土,
捏塑成形。
重点来了,
当陶胎八成干的时候,
在其表面一丝一缕地雕琢出
鸟兽的羽翎、皮毛,
这一步,细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
最后,进炉烧制。
烧成后不施釉,称为“素胎”或“胎骨泥”。
当地群众口耳相传:
“黄炳所作的猫,老鼠看见都害怕”。
“胎毛”技法后来成为
石湾陶艺特色技艺之一。
而以黄炳猫等为代表的石湾陶艺,
也因贴近大众民生,
兼容文人品位和田园情趣,
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
更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炳猫。佛山市博物馆藏
黄炳鸭。佛山市博物馆藏
羲之戏鹅。佛山市博物馆藏
集美貌才华于一身,
想不红都难,
我的粉丝都排到韩国去了。
2000年,我去韩国“演出”时,
当地观众强烈要求多看我几眼,
展期为此延后了好几天。
真是辛苦我了!
现在,你们了解我了吧。
我是清代石湾窑黄炳塑素胎金丝猫,
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石湾陶艺代表。
知道你们爱吸猫,
随时找我,带你自在逍遥!
出品:南方都市报 N视频 广东省博物馆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佳 陈伟斌
统筹:胡群芳 陈成效
执行:刘兰兰 董梓浩
文案:刘兰兰 黄薇 实习生 杨楠 林达瑜
视频:魏雄锋 邵嘉慧 曾俊豪
配音:杨杰
编辑:杜银龙 杨赠玉 龙飞 曾甜宇
美编:尹洁琳 刘妍妍
编辑:刘兰兰,胡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