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南湖边,一个月前,南都、N视频曾邀请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拍客们从这里出发,追寻历史的足迹,以融媒手段共同谱写“遇见中国之美·浙江篇”。7月27日,又在南湖畔,嘉兴市举办规范发展红色教育工作启动仪式,串联嘉兴红色资源,促进红色教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讲解员为预约团队进行专业讲解。
红色教育市场活跃,规范市场刻不容缓
南都记者注意到,随着旅游行业逐步恢复,红色教育也迅速活跃。作为红船精神的凝练升华地——浙江嘉兴吸引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慕名而来,特别是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成为重要研学群体。面对增加的市场需求,规范发展红色教育,引导市场提供优质供给产品,刻不容缓。
为此,嘉兴市创新推出了规范发展红色教育的嘉兴“12345”模式。
即,一个核心理念,即突出“规范发展”,从顶层设计着手,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手段,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两个深度融合,即整合“红色教育、红色旅游”资源,部门协调联动,实现传承红色基因与发展旅游经济同频共振。
三种精神内涵,即围绕红船精神“首创”“奋斗”“奉献”内涵,设计三大类21条精品线,串联起全市70个红色教育研学点。
四级组织架构,即“市规范发展红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红色教育中心、市红色教育联盟”,填补了红色教育行业领导、管理、执行的体系空白。
五项管理制度,即制定《嘉兴市红色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及现场研学点、机构、师资、教材等管理细则,从制度层面长效规范。
传承嘉兴红色基因,推动教育旅游发展
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嘉兴打造了177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挖掘出214个红色旅游资源单体,构成了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矩阵。
嘉兴市红色教育中心。
各地文化也在嘉兴交流碰撞,今年6月,由南方都市报N视频客户端、浙报集团潮新闻客户端、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的“遇见浙江之美”拍客活动暨“中国古镇看嘉兴”国际传播融媒活动正是在嘉兴启动。
作为红色文化名城,在此次嘉兴市举办规范发展红色教育工作启动仪式上,当地还公布了首创线、奋斗线、奉献线三大类21条红色教育精品线路,串联起70个红色教育现场研学点。
规范市场如何促进发展?嘉兴方面认为,红色资源是人文、地理和生态资源的有机融合,通过红色文化的活态传承和红色旅游的内涵升华,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能催动要素资源整合、产业价值创新。
此外,规范发展红色教育工作有利于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嘉兴红色教育模式,是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传承弘扬“两个文化”的迫切需要,是健康发展红色教育的必然要求。
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