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真的不痛,深圳坪山有家“明星医院”,有人从外地来看牙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07-28 09:50
WechatIMG1459.jpeg

张超此前的职业生涯里,没有“深圳”这个选项。

1991年,张超考入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前身),毕业之后留校工作。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母校,一直在广州工作、生活。

2017年,学校领导找他谈话,准备交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去深圳坪山,筹建一所口腔医院。“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回忆起当时谈话的情景,张超说,家庭生活基础在广州,孩子小,深圳离家远,对家庭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去筹办一家医院,是全新领域,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多年的军旅生涯,带给张超一个重要的品质:迎难而上。他和同事共七人组成筹备组,来到深圳坪山,这里即将诞生一家市属公立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正式对外开展医疗服务。从医院筹备到运营三年来,张超是医院的开创者和最重要的见证人之一。本期南都《高见》走进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专访医院党总支书记张超。

破除看牙恐惧患者满意度名列前茅

去公立医院看牙,常常“一号难求”。如何缓解深圳口腔医疗资源短缺问题,让口腔疾病不出深圳?2016年,深圳提出东进战略,坪山区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教育、卫生事业取得快速发展,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就是在此期间落户坪山,开始筹建。

作为市级重大医疗卫生工程项目,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是按照三级甲等口腔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口腔专科医院、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标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一所深圳市属公立、南方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医院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方医科大学、坪山区人民政府三方合作运营,依托“大南医”平台,借助南方医科大学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人才等优势,为医院发展提供支撑。

2017年5月,张超来到坪山。当时的深圳,虽然在经济发展上全国领先,但口腔医疗资源相对缺乏,还没有市属公立口腔医院。而坪山则刚刚成为行政区,一切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各种设施条件还不完善。

医院周边也是“不毛之地”,杂草丛生、举目荒凉。张超领到的任务是,要在一年内把一所旧建筑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口腔医院。工程复杂、工期紧张,他带领筹备组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预定时间内,医院主体建筑改造完成并交付使用。

WechatIMG1460.jpeg


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对外运营。2023年2月,医院成为深圳首家三级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短短三年时间,医院成功破圈,成为患者心中的“明星医院”。

“首先的优势是精湛的医疗技术,比如能看口腔肿瘤等疑难杂症,能接其他医院接不了的病人。我们明确了“数字化微创牙体保存诊疗”“儿童口腔舒适化无痛治疗”“牙齿正颌正畸颌面美容修复治疗”等三个临床特色专科发展方向,开展了十几项特色医疗技术。”张超说,这些技术的开展,不仅仅是医生水平要达到高层次,对医院的硬软件设施和多学科协作MDT,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拥有国内一流的舒适化治疗中心。“舒适化是现代牙科的一个趋势,以前很多人有不太愉悦的看牙经历,我们致力于提供安全、愉悦的口腔治疗体验,通过舒适化加上洗牙、微创拔牙、显微根管治疗,这些都可以做到无痛,传统牙医那种又敲又打,洗完牙酸痛好几天,拔牙后脸肿老高,把孩子绑起来看牙的情况,在我们医院都不会见到。”张超表示。

既有技术,也有温度。医院对外运营以来,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根据卫健委前不久发布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医院第一季度患者满意度在全市三级医院中排名前列。

“这是鼓舞,也是鞭策。”张超说,作为一家从零开始的新医院,肯定有很多不足,医院非常重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患者随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医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做一个更有温度、更有人文关怀的医院。

立院根本战略医教研协同发展

“作为一家新建的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什么都是从零开始,一开始医务人员和患者资源短缺,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刚试营业,疫情就来了,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运营压力。”张超说,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相对于市中心区域口腔医疗机构一号难求,医院地处坪山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如何快速取得患者信任,满足市民看牙需求,摆在了医院管理者面前。

WechatIMG1463.jpeg

首先解决人才问题。张超介绍,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的直属医院,医院依托大学的优势和影响力,加大人才招聘引进力度,以高职称为主,引进一批知名专家,很多都是国家、省、市级的口腔保健专家,他们技术精湛,深受老百姓的信赖,他们的加入迅速打开了局面。随着医院人员规模的扩大,高级职称医生依然保持占一半,这个比例一直是远远领先全市。

酒香也怕巷子深。医院通过对外宣传,举办高等级学术活动等扩大影响力。全国有7位院士、25位国家级专委会主委来院参观交流,国内的几十家医院,还有香港的口腔专家过来调研学习,作为一家新医院,已经成功出圈。

硬件改造好了,人才引进来了。作为一家高起点的医院,从建院开始,就提出要打造高质量的六大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精细化管理体系、开放协作体系、党建文化体系。

党建引领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张超介绍,医院是一个有红色基因的医院,大学的前身是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包括我和院长在内,很多专家、科室主任都是军人出身、党员出身,军人天然的战斗力、执行力强,能吃苦,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每年新入职员工培训中,都会加强军旅文化的熏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也是我们特有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发挥我们党员、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业务”融合发力,贯彻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些活动与医院特色业务相结合,创建党建特色品牌,实现党建对医院工作全面引领,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医教研协同发展是我们立院根本战略。”张超介绍,作为深圳市唯一公立的三级口腔专科医院,医院目前在专家人才、先进设备、特色医疗技术等各方面,快速成为深圳甚至华南地区的第一梯队。有着这么丰富的资源,这么尖端的投入,如果只是单纯做好临床,那不是什么挑战,我们建设一流的科研平台、打造重点学科专科,努力打造“四大中心”:深圳市口腔区域医疗中心、口腔疑难疾病诊治中心、口腔医学科研攻坚克难中心,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中心。

WechatIMG1461.jpeg

在教学方面,挂牌了深圳口腔临床学院,承担起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学任务,建设了博士后流动科研工作站,5个教研室,有硕士、博士生导师8名,累计培养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100多人。2022年获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项。由吴补领教授领衔的口腔医学专业评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徐稳安教授团队主讲的《儿童口腔医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在科研方面,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王松灵院士团队、牙髓病学专家张成飞教授、国家杰青、珠江学者周宏伟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投入两千多万建设医院中心实验室,形成了“口腔颅颌面发育与再生研究”“口腔微生态研究”“口腔新材料研究与数字化技术应用”等三个科研重点研究方向。首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即实现了“零”突破,共获得国家、省、市基金项目9项,发表SCI论文27篇,出版专著9部。

医教研全面协同发展,不是一句空的口号,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不是马上有回报的,每年都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可能在短期之内、甚至三年五年,是无法看到明显成效的。”张超说,令他欣慰的是,当年来筹建时,深圳还没有一家口腔专科医院,深圳人看病、看牙经常跑广州,跑香港,现在有从香港西九龙坐高铁来看牙的患者,有从浙江、江苏来的患者,这体现了对我们的信任。

“我感到不负初心,很受鼓舞。”张超说。

坚持公益性,构建口腔医防融合体系

作为一家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承担的任务,不只是“看牙”这么简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服务模式,构建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此,医院在推动区域建立医防结合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张超介绍,医院推动与坪山区医疗健康集团及其社康中心的合作,探索建设区域口腔医防融合体系,推动优质口腔医疗扩容下沉,培训推广“社康口腔全科医生”的做法,把口腔的诊疗关口前移,初诊病人由全科医生接诊,优化就医流程,不断提升病人的就医体验。

同时,对接了坪山区34所小学(含特殊学校),做好二年级适龄儿童的窝沟封闭和涂氟;到辖区企业,如比亚迪集团、辖区部队,开展公益科普讲座和上门义诊,做免费口腔检查,传递“防大于治”的正确护牙理念,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

WechatIMG1462.jpeg

“保护好牙齿,是贯穿于全生命周期的一个过程。我们深圳90%以上的人有牙周病,口腔医防融合任重道远,只有把大家的预防意识提高到位了,口腔才能真正健康起来。”张超说。

随着坪盐通道和地铁14、16号线的开通,来医院就医的交通问题得到了解决,越来越多人坐着地铁去坪山看牙。在医院一期做强的基础上,医院还有二期建设。张超表示,二期将打造以‘口腔医院、口腔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研究院,口腔预防保健中心、口腔医学孵化转化中心’三院两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水平口腔医疗基地,向着“大湾区口腔医疗中心”的目标前进。

从参与筹备,到医院对外开诊,张超在坪山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医院的运营,极大缓解了老百姓看牙难问题,为促进深圳市口腔医学发展贡献了南医口腔力量,这是他最大的收获,也是他最开心的事。

统筹:南都记者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李榕 摄影:南都记者冷锋

编辑:李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