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民反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如何在扑朔迷离的引诱中识诈防诈?又该如何规避风险?7月起,东莞市黄江镇在“写意黄江”公众号、视频号正式开设“反诈‘直播间’”栏目,在每日中午12点,通过“典型案例分享、反诈街坊说、反诈小剧场”等内容,揭露诈骗套路,分享反诈知识,提升大家的防骗意识,帮助群众练就“火眼金睛”,护好人身财产安全。
最新一期“反诈直播间”栏目内容显示,7月19日晚在黄江务工的王女士(化名)在家被冒充公检法形式诈骗,受骗金额高达55000元。被诈骗犯盯上的时候,市民如何才能精准识别骗子的意图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警方以王女士的经历为例,梳理诈骗犯在诈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明显漏洞:
漏洞1:非户籍地公安局以网上办公形式与被骗人联系
漏洞2:警方要求添加QQ单向视频,并提出一系列反常规操作
漏洞3:得知家人随时回来,要求被骗人独自出门通话
漏洞4:对方态度严厉,并透露案件信息和相关资料,让被骗人产生愧疚感
公安机关绝对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 切勿转账
黄江公安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涉及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有以下防范措施:
一,公安机关绝对不会在网上办公,也不会在网上出示逮捕证、拘留证,凡涉及到这些类型的都是诈骗;
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涉及到要把钱转到安全账户的,公安机关绝对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凡涉及到这些的都是诈骗。
警方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一定提高防范意识,守护好“钱袋子”安全,坚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听不信不转账!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来源于“写意黄江”)
编辑:韩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