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幼儿视力异常竟是患上脑瘤,深圳中医用蜈蚣为其“消瘤”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
转载2023-08-17 10:57

提起蜈蚣,不少人还是感到毛骨悚然,而“吃蜈蚣”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似乎只在整蛊和猎奇视频里见过。但是七岁男孩小新(化名)却在五年里吃下了几千条蜈蚣,起因是他在半岁时长了“脑肿瘤”。

半岁,本该是吃了睡、睡了吃的年纪,小新却出现了双侧眼球震颤及斜视症状,起初医生考虑是生长发育相关的问题,未予重视,后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伴随视力下降而进一步就诊,完善头颅MR发现“鞍区肿物”,大小约52mm×24mm×25mm,结合影像学表现考虑视路胶质瘤可能,后家长辗转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家三甲医院,答复皆是无法手术,放化疗对于此时两岁半的患儿是相对禁忌的,只能考虑保守治疗。

这么小的小朋友怎么会得“脑肿瘤”?

视路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OPG)是起源于视觉传导通路的星形细胞瘤,病灶可累及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下丘脑、第三脑室等多个解剖区域。儿童多见,60%发生于5岁之前的幼儿,男性多于女性,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4%-5%,儿童幕上肿瘤的15%。视路胶质瘤多以水平眼震为首发症状,可伴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若累及下丘脑,表现为极度消瘦、性早熟;若堵塞室间孔或导水管,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视路胶质瘤经手术减压,辅助放疗,5年生存率高达84.1%,预后良好。但由于不会表达,缺乏自主意识,婴幼儿的不适若不细心观察,着实难以察觉,手术治疗受肿瘤位置及其与视神经关系限制,放化疗因年纪太小存在风险,治疗方法受限。

图片1.png

经过多番打听,2018年6月25日,家长带着2岁零7个月的小新找到张恩欣主任医师就诊。

“老痰、顽痰”是脑瘤辨治的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张恩欣教授是第六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首届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首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杰出青年人才,周岱翰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工作室负责人。潜心中医肿瘤学术,推崇“阴平阳秘“、“反激逆从”、“带瘤生存”学术思想,“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挖掘中医特色优势,擅用古法、经方、南药治疗肺癌、胃肠癌、肝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妇科肿瘤、癌性胸腹水及放疗、化疗副反应等。

中医古籍中并无“儿童视路胶质瘤”的概念,但从其部位、特点、症状来讲,可算在“头痛”“癫痫”“眩晕”等范围内。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痰”“怪病多由痰作祟”。这个“痰”可不单指我们咳出来的“痰”,这是一种病理产物,它也可以是一个我们身体里看不见的“痰块”,当它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我们就会生病了。

张恩欣教授认为在脑瘤辨治中“痰”是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脑瘤中的痰多为“老痰、顽痰”,针对这种“老痰”,普通的药难以到达病邪所在的位置,而“虫蚁通络”,蜈蚣便是首选。对于眼球震颤这一症状,中医认为属于五行中的“风”,因此近现代医家张锡纯认为需从风论治,而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蜈蚣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就是说蜈蚣很擅长治疗“风”引起的疾病。张恩欣教授也认为这是一种“肝风内动”征象,要运用大剂量蜈蚣搜风剔络、透邪外出,他在国内知名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国医大师周岱翰治癌运用虫类药经验》中也指出以蜈蚣为代表的虫类药有“无微不入,无坚不破”之特性,能入络攻逐走窜。

图片2.png

服用蜈蚣5年后已步入正常生活

于是小新开始了漫长的服用蜈蚣之路。选用的蜈蚣均为15㎝,重1.3g左右的“大家伙”,起初每日用量仅为五分之一条,逐渐加量至5条,当用量达5条每日时,患儿的眼震情况出现好转,蜈蚣用量调至10条每日时,肿物体积出现缩小。

在五年纯中医药的精心调护下,小新的脑部肿瘤逐渐缩小,规律复查颅脑MRI监测,现大小约35mm×19mm×11mm,双眼球震颤较前明显改善,频率变慢、水平震颤幅度减少,目前他身高体重发育均正常,学习、语言、运动能力正常,记忆力良好,已正常步入小学。

图片3.png

张恩欣教授为患儿看诊

尽管中医治疗肿瘤的原理听起来有些抽象,但现代研究已经可以通过分子、生化等途径来解释中药作用原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蜈蚣、全蝎含有抗癌有效成分,如蜈蚣多糖、全蝎蛋白、蝎毒素等,有一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经过此例令人惊奇的中医肿瘤治疗经验分享,现在你是否还觉得蜈蚣是只是一种很可怕的动物呢?


来源: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编辑:曾美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