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振华 8月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惠州市惠城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西湖大剧院召开,总结2023年上半年工作,谋划推进现代化建设惠城各项工作,区委书记曹洪彬代表区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区委副书记、区长翟树宇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上半年
商品房销售面积排名全市第一
上半年,惠城区GDP增速是5%,总量501.46亿元,这也是上半年首次实现500亿元。同时,经济还有几个积极的特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两位数,后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积蓄;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稳健增长,占全区规上工业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外贸出口、商品房销售面积排名全市第一,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行业都在稳步恢复。
作为中心城区,惠城区是全惠州乃至粤东地区最宜居的地方之一,1至6月,惠城区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11.6%、8.7%;消费也是稳中向好。这些数据也反映了城区对人口的吸引力。
34个主要经济指标中,绝大部分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15个指标增速在10%以上。仅高新区用地已完成收储1.8万亩,正在收储1.2万亩,有充足的产业用地可供开发利用。劳动力方面,惠城区的人口持续净流入,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万多人,人口、人才方面仍然有红利;资本方面,全市六成以上的存贷款余额在惠城区,均超过5000亿。
上半年,全区89宗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1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3.25%。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3宗,完成投资15.1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进度62.2%。广汕高铁、惠州南站建设、鹅城大桥,以及金山湖一、二号桥建设进展顺利,东坡文化知名度持续提升,水东街被评为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祝屋巷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下半年
GDP增长7%目标没有变
惠城区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下半年,惠城区委打造“四个惠城”,建设“一流中心区”的目标不会变,抓工业提质量的决心不会变,年初确定的具体目标GDP增长7%也没有变。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惠城区坚持工业立区,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耐心,狠抓园区平台建设不动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动惠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推进TCL产业园,信利康,利元亨三、四期等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抓好工业厂房招商入驻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有牵引支撑作用,依托惠州北站、惠州南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毗邻惠州机场的优势,大力发展“物联网+商贸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和支持物流仓储基地等成立贸易公司,推动全区物流产业向智能化升级、规模化发展。推动商圈建设,持续抓好江北、金山新城、东平等商圈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西湖壹城、港惠三期等新商业综合体开业,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谋发展关键就是要抓产业。要走好镇域产业差异化发展之路。上半年,惠城区根据各镇街区位、业态等基础条件,明确了城市经济发展区、工业经济发展区、三产融合发展区,理清了各镇街产业定位和方向。比如,三栋镇区位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备,要建成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镇;马安镇境内工业产业布局比较多,发展工业的潜力较大,要建成工业专业镇;汝湖镇、横沥镇农产品种植规模较大,早先就获评了省级“一镇一业”专业特色镇,要建成农业专业镇;芦洲镇要发挥好生态功能。要做好“土特产”的文章。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立足本地区丝苗米、甜玉米、中华鳖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预制菜,让更多高品质、好口碑的农产品走出去、卖得好。
惠城区还将加快建设文化强区,配合市里实施好中山公园升级改造项目,年底前完成。活化利用东湖旅店、梅花馆等优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保护、活态传承。特别是要做好嘉祐寺遗址的修缮保护工作,用好东坡寓惠文化,探索打造东坡文旅IP。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水东街二期招商,努力把水东街打造成展现惠州文化的窗口。
编辑: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