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成肝脏出现纤维化,看似稳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早查早治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8-02 21:02

乙肝实现临床治愈不是梦想,研究显示三成乙肝患者已经实现乙肝e抗原转阴!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早查早诊,研究显示看似稳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三四成的肝脏已经出现纤维化。

近日,在第13个“世界肝炎日”之际,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2023年管理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上述两个最新的信息。据估算,我国有慢性乙肝患者 8600万,专家呼吁,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30岁以上乙肝病毒阳性患者都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此外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乙肝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最大限度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800x535_64ca3b614440f.jpg

为珠峰项目先进单位及个人颁奖

800x451_64ca3b6147ab2.jpg

为绿洲项目先进单位及个人颁奖

追求乙肝临床治愈的患者可通过这个途径申请

近年来随着治疗药物的更新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国内外对于乙肝治疗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何为临床治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高志良教授表示,通过乙肝临床治愈是指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持续检测不到、乙肝e抗原阴转、伴或不伴抗乙肝表面抗体出现,肝功能保持正常,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肝脏组织学有其他病变。

高志良教授表示,对口服核苷(酸)类药物经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符合条件的优势人群,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临床治愈。多项研究显示,干扰素治疗前乙肝表面抗原小于1500 IU/ml,且e抗原阴性的优势患者接受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更有可能实现临床治愈。

杨希忠.jpg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希忠

在会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杨希忠副理事长指出,我国乙肝患者存量较大,患者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近年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并推进了“珠峰”“绿洲”等项目,旨在快速推动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造福更多慢性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降低乙肝危害,项目推进顺利,帮助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对于读者关心的如何参加到“珠峰”“绿洲”等项目中,追寻临床治愈的梦想,杨希忠表示,项目覆盖的医院遍布全国各地,大家可到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官网进行查询,联系相关指定医院的感染科,而更多的公益项目也在进行当中。

达到临床治愈患者不断增多

提起肝炎,很多人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肝硬化、肝癌,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那么,肝炎真的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吗?

“中国肝癌年新增达41万,新发病例数占全球45.3%。而我国83.77%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细胞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25-37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在会议上表示,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不尽快进行干预,就会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死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很高,早诊早治对于防治乙肝至关重要,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符合条件的应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jp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

“截至2023年6月底,珠峰项目已经入组慢乙肝患者31037例,实现临床治愈5681例(部分患者未完成治疗疗程)。治疗随访数据完整的17429例患者中,HBsAg清除率达到30%。”高志良教授说,珠峰项目数据显示,未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和达到功能性治愈5年肝癌发生率有很大差别。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14.9%和53.1%;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10.7%和31.9%;而达到临床治愈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仅为0.6%-1.88%。治愈患者中近90%在48周内实现临床治愈,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率从3%-7%,显著提高至33.2%,成为全球最高水平。

对于不同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的临床治愈也逐步有了一定的证据,如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周,3-17岁的乙肝患儿临床治愈率达50%以上,而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望实现47%的临床治愈率。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目前,我国乙肝的诊断率不到20%,治疗率甚至只有11%。很多人都是到了肝硬化、肝癌才来就诊,错失治疗良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莫志硕呼吁,大家要重视体检,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已经中招,如果感染了乙肝病毒要及时到感染科就诊,定期复诊。“现在已经没有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的说法了。” 莫志硕表示,以前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因为不符合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标准而未能接受治疗,导致相当多的感染者忽视了到医院的定期复诊。而实际上这部分“看似稳定”的人群中有30%-40%的患者肝脏已经出现了纤维化,应该尽早进行药物治疗。

莫志硕.jp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莫志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孙峰博士则提醒,只要是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建议每半年至1年定期到感染科进行检查,其中包括B超、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以及病毒载量等检查,由专业的医生判定是否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日常的体检当中,查肝功能时如果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也应该及时去医院的感染科做进一步检查。此外,一些可能会通过血液接触感染的高危职业人群也建议经常做检查,例如医护人员或者护理机构的工作人员。

干扰素治疗方案显著降低肝癌风险

目前,我国乙肝的新发人数较之前显著降低,但乙肝引起肝硬化、肝癌及各种慢性肝病的负担仍较重,各年龄层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20%。为研究如何降低肝癌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2020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开展的国内第一个降低慢性乙肝相关肝癌发生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简称绿洲项目)正式启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png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线上参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介绍说,绿洲项目是亚洲最大的前瞻性慢性乙肝真实世界队列之一,目前已完成全部患者的入组;最早入组的一批患者已随访至96周;295家绿洲项目医院、基地医院40家、分中心医院255家,累计入组患者32071例,其中干扰素组22492例,核苷(酸)组9579例。项目阶段性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与既往研究及临床经验一致,干扰素方案治疗在优势人群中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非优势人群或许可通过延长干扰素治疗获益;在较短观察期内,干扰素治疗方案已显著降低肝癌风险。

tempImage0QP1IX.gif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孙峰博士

孙峰博士告诉记者,以前认为只有优势人群进行抗病毒治疗后(18-60周岁的乙肝患者,正在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一年以上、HBsAg阳性,且定量≤1500IU/mL、HBeAg阴性以及血清HBV DNA定量<100IU/mL)才能够达到临床治愈。在绿洲项目中发现,通过积极的干扰素治疗,非优势人群也有望转变为优势人群,甚至能够达到长期治愈。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姜颖

编辑:曾文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