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开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开平市委组织部、中共开平市委宣传部承办,开平市文联出品的大型红色原创话剧《碉楼·寒燕归巢》,8月8日晚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成功首演。
《碉楼·寒燕归巢》演出海报。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而开平更是五邑地区著名侨乡。话剧《碉楼·寒燕归巢》历经两年精心打磨而成。该剧以开平赤坎镇著名华侨家族司徒家族为原型,并以多个开平真实历史故事为基础,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元素,讲述了开平司徒家族年轻的归国华侨、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司徒逸非深入敌营、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革命故事。话剧既展现了进步华侨无私无畏、爱国奉献的崇高魅力,以及对革命事业敢于牺牲的执着信念,也体现了开平华侨先辈热爱祖国、慷慨捐助、舍己奉献的伟大精神。
著名戏剧研究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话剧《碉楼》是一个复合型题材,创作团队将开平的碉楼元素与共产党地下工作故事结合在一起,塑造了共产党员司徒逸非在生命的“夹缝”里为党工作的艺术形象。戏剧就在这种“夹缝”之间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情节。生命是如此漫长,十年留学,十年离家,司徒逸非的生命史曲折而有些“迷离”,剧情就在“迷离”中呈现出司徒逸非的工作难度和危险程度。因而,观众在司徒逸非命运的不确定性和令人惊悚的悬念中感悟共产党员的崇高、机智与坚毅。剧中的碉楼元素与虚实不定的情节相配合,构成了沉重、悬疑与昂扬的多重舞台气氛的辩证统一。
话剧开场,一幢碉楼现身舞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碉楼星罗棋布的开平村落;民歌声声、婉转动听,引领观众沉浸于开平淳朴的民风民俗……如此具有“侨”味的场景与音乐,让观众真切感受五邑侨乡的魅力。话剧编剧是土生土长的江门开平作家张碧云。“五邑人编五邑剧、侨乡人写侨乡事”,张碧云表示,话剧《碉楼·寒燕归巢》融入了众多侨乡元素。
南都记者发现,除了上述的碉楼与开平民歌外,剧中还隐藏着银信侨批“世遗”元素、赤坎华侨古镇建筑元素等。同时,话剧剧情还融入了开平南楼七壮士舍身抗日的真实历史,以及司徒美堂等先辈的事迹。不少观众表示,话剧《碉楼·寒燕归巢》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侨乡历史文化课”。
《碉楼·寒燕归巢》现场演出照。
婚礼上来了不速之客,茶寮之内同志接头,文兴楼内外敌我对峙,两代华侨感情冲突……接近两个小时的话剧,既缠绵着新婚燕尔时的难舍难离,又汹涌着报国献身的豪情壮志;老华侨与国民党军官的势不两立,体现了爱国华侨们的铮铮铁骨;代号“寒燕”的革命战士与亲人的情感纠葛,又体现了无名英雄的忍辱负重;光明与黑暗之争,更是让紧张气氛弥漫全剧。整部话剧,感情冲突不断、剧情波澜壮阔、情节引人入胜,让观众看得全神贯注。观众的情感随着剧情而起伏,也被那份追求光明、坚守真理的信念所感动。
《碉楼·寒燕归巢》现场演出照。
南都记者了解到,该话剧由导演陈才执导,参演主要演员有9人。来自“陈才(北京)戏剧工作坊”,均是从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毕业的优秀演员,其中不少演员的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可谓星光熠熠。
据悉,一些主要演员是首次接触侨乡题材话剧。通过前期的深入了解当地华侨家族历史,走访华侨故居、遗址等建筑,他们准确把握了角色的特点。男主人公扮演者、青年演员钱磊表示:“作为归国华侨,男主人公司徒逸非不仅仅是一个革命英雄,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青年。所以我们在导演的指导下,还设计了不少表演细节,努力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而饰演女主人公方欣如的演员吕婧则认为:“方欣如集中表现了那一代侨乡女性优点:开放、觉醒、自由、独立,以及对爱的追求。”正因为“做足了功课”,在首演中,演员们把角色演“活”了,把故事演“实”了,给观众呈现了一场“侨”味红色大戏。
《碉楼·寒燕归巢》现场演出照。
江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话剧《碉楼·寒燕归巢》旨在展现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讲好党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该剧于从2021年初开始策划创作,深入挖掘侨乡红色资源,精心打造成为文艺作品,把侨都江门丰富的华侨革命先辈实物史料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对推动广东华侨乃至中国华侨的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今年江门市委宣传部继推出《侠影·咏春》、新编粤剧《碉楼》、歌舞剧《戴爱莲》之后,又一部以文艺方式讲好江门故事的文艺精品,对擦亮江门“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等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王雅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