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恢复重建公共设施,保证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3-08-09 13:33

受台风和强降雨影响,近期北京、河北、黑龙江等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据央视新闻,8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当前防汛抗洪救灾情况汇报,研究下一步做好防汛抢险救灾、群众生活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举措。

这也是近期以来国常会再强调防汛问题。7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强就曾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抓实防汛抗旱工作,坚持防汛和抗旱两手抓,严防旱涝并发、旱涝急转。

图片

8月8日,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官兵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增产村进行堤坝加固封堵。新华社记者 张永进 摄

国常会强调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尽快重建房屋让受灾群众入冬前回家

8月初,河北、黑龙江等地连续多日降雨,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洪水冲毁农田,导致大米等农作物面临减产。在8月8日的国常会上,李强指出,要抓紧修复灾毁田块和农业设施,加大农资供应保障力度,组织农民积极补种补救。

除了农作物绝收外,在山区等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许多人更是面临着生命健康威胁、房屋被毁等境况。洪涝之后,受灾居民生命健康如何保障?何时供电、供水?何时能回家?此次国常会也就人员搜救、房屋重建、道路恢复等灾后重建问题给出指导,包括继续全力搜救失联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加快修复道路、供电、供水和通信等设施,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迅速启动灾毁房屋恢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安全温暖过冬。加快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保证每一名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等。

值得注意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北方正面临暖湿化趋势,11年间京津冀地区已遭遇4次极端降水。民建中央此前调研时也发现,我国北方城市洪涝治理体系仍比较脆弱,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对洪涝灾害考虑不够。

国常会也明确提出,要着眼长远,加强北方地区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图片

受灾群众在河北省涿州市职教中心安置点内休息。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国常会强调提前预拨补偿,财政部等中央部委近期已先后拨付多笔救灾资金

此次召开的国常会再次强调了对受灾地区民众的补偿救助问题。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迅速拨付各类救灾资金,能预拨的提前预拨,提早进行补偿救助。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能赔快赔、应赔尽赔,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据了解,为有效应对此次流域大范围暴雨洪水,截至目前,海河流域已相继启用8个蓄滞洪区分洪,分别是大陆泽、宁晋泊、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东淀、献县泛洪区,永定河泛区,共渠西蓄滞洪区,滞洪区域涉及河北、天津、北京三地。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8月1日曾表示,蓄滞洪区内居民“舍小家、保大家”,为流域防汛做出了贡献,也会依法得到补偿,确保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从中央层面来看,财政部、应急管理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近期先后拨付自然灾害救灾、水利救灾、京津冀灾后应急恢复重建、农业防灾减灾等多笔资金支持救灾。

据悉,河北多地近日也接连发出公开信,感谢兰沟洼、永定河、东淀蓄滞洪区群众作出的牺牲,并表示将及时补偿到位。廊坊市的永清县、安次区、霸州市均在各自的公开信中表示,将坚决按照国务院令(第286号)《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和《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财政补偿管理规定》要求,在上级统筹安排下,全面做好受灾补偿,将乡亲们关心的承包土地上的农作物、专业养殖和经济林水毁损失;住房水毁损失;无法转移的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役畜和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水毁损失等等,依法依规给予补偿到位,还有其它特殊情况,按政策给予补偿。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有关要求,在洪水退后,第一时间做好申报、核查、审核、补偿等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