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集团被指贩卖简历,多平台曾现类似问题,企业合规待加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综合2023-08-11 16:31

8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58集团旗下新华英才招聘平台涉嫌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学生简历并高价出售给培训机构。事件迅速引起各方关注。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留意到,这并非国内招聘平台首次被曝光存在违规收集简历、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有专家指出传输流通用户个人信息必须合法合规,近期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或有助于加强企业合规建设。

58集团被指虚设职位收集简历再出售

据媒体报道,根据一份从58集团内部获取的资料显示,58集团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学生简历,高价卖给培训机构,58集团再从中收取返佣。据悉,在58集团出售的大学毕业生简历中,单份简历报价在30-2000元不等,其中博士生简历价格高达约1500元/份。借此方式,58集团一年牟利超过200万元,近20家企业与其合作采购简历,包括某巨头物流公司、饮料行业独角兽及企政单位。

南都研究员留意到,就在9日当天,58同城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今年上半年58同城已经封禁违规招聘者账号超37万个,拦截风险登录次数超4950万次,删除高位招聘帖超2077万个,预警招聘易受骗求职者271万名。

图片

8月9日,58同城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今年上半年已封禁超37万个违规招聘者账号。

所售简历来自新华英才招聘平台

相关报道显示,58集团涉嫌打包售卖的简历来自新华英才招聘平台。该平台的运营方——中华英才网在2015年被58集团收购,彼时未披露交易金额。58集团曾表示,完成收购后,中华英才网将继续独立运营,保持品牌及团队独立性。

8月10日,58集团回应称,关于媒体报道新华英才“售卖简历”事件,新华英才高度重视并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调查小组,针对媒体监督情况会进行彻查,对此类情况绝不容忍。

58集团还表示,一直以来,新华英才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有严格的数据权限控制和数据隔离措施,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将用户的信息保密工作置于公司发展的最高战略。

新华英才招聘平台公示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及备案凭证信息显示,其备案主体为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发布广告、企业管理咨询、出租办公用房、人力资源服务等,姚劲波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并持股46.84%,为第一大股东。该公司直接持股20家企业,其中15家为存续状态,包括北京云企互联投资有限公司、五八有限公司、重庆五八新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赶集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等。

天眼查风险信息显示,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存在数百条法律诉讼,案由多为侵权纠纷、服务合同纠纷。此外,该公司曾多次被政府部门约谈,约谈问题包括平台上长期大量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的房源信息和“黑中介”内容、非法经营者假冒知名旅行社发布北京“一日游”虚假旅游信息等。招投标信息显示,该公司曾中标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包钢(集团)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多个招聘服务相关项目。

图片

新华英才招聘平台公示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显示,其机构主体为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家招聘平台曾被曝光类似问题

南都研究员梳理发现,这并非国内招聘平台首次被曝光存在违规收集简历、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

2019年5月,北京警方破获巧达科技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据介绍,这家企业非法从正规招聘平台上爬取简历数据超过2亿条,并将数据开发成产品卖给用户,用于教育培训、保险、招聘等行业。

2019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经查,无业人员郑某伪造企业营业执照并提供给智联招聘工作人员,获得企业会员账号,从中取得16万余份个人简历,然后对外出售。

2021年3月,央视“3·15”晚会点名曝光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求职者简历被售卖问题。节目播出后,三家平台先后对此回应称将彻查事件并作出整改。

2023年6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也曾曝光一家名为“广州巴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机构违规从互联网上大量爬取招聘信息并对外发布,以获取求职者简历的问题。(相关报道

律师说法:此举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针对简历信息被58集团出售一事,涉事各方应承担哪些责任?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志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相关报道表述来看,此举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典》《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规定,侵犯了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平台和企业方均可能面临相应法律责任。除用户个人可以提起诉讼以外,由于本案涉嫌侵害众多个人权益,平台还可能面临由人民检察院、有关消费者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游云庭表示,这些简历的出售,如果未经简历所有者许可,则侵犯其个人信息,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简历的数量如果超过5000条,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出售者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该事件的出售方(58集团),是提供服务时获取的个人信息,所以要从重处理,只要出售超过2500条,便已涉嫌犯罪。

游云庭律师还指出,如果简历购买者不明知信息来源,不一定构成犯罪,但如果购买者明知这些个人信息没有合法来源仍然购买,则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入罪标准同样是5000条。

专家观点:个人信息流通必须合法合规

针对近年多家招聘平台被曝光类似问题,有专家认为用户个人信息流通必须合法合规,近期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或有助于加强企业合规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没有完全禁止企业传输流通用户个人信息,但前提是获得用户同意并且能够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此外,企业如果采取了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的匿名化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匿名化信息则可以自由进行流通。

赵精武指出,企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建设的难点在于建构一个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企业自身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在实践中,部分企业为了谋取利益,与监管机构“打游击战”,应付式地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在他看来,近期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助于加强企业合规建设:“企业的个人信息合规业务将进入全新阶段,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及企业应当每年开展个人信息合规审计活动,合规审计报告应当由合规审计负责人、专业机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专业机构公章。”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资料来源:天眼查、网易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公开报道

编辑:李伟锋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