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近9成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3-08-17 21:18
图片

南都讯 8月17日,广州市举办“高质量发展·看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2023年总第51场)。会上,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新闻发言人郑则文表示,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4%,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20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18个断面水质优良,劣Ⅴ类断面清零,10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100%稳定达标,3条国控入海河流水质全部优良,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土壤环境质量稳定,用地安全有效保障。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提高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

图片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新闻发言人郑则文


广州已淘汰非电动公交车

市中心区实现100%公交纯电化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郑则文表示,目前全市上下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更加有力有效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广州市按照“控车、降尘、少油气”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纯电网约车已达14.93万辆,完成非电动公交车淘汰,市中心区已100%实现公交纯电化;注销、报废高排放营运柴油车971辆;遥感监测柴油车约221万辆次,抽检柴油车2.09万辆次,抽检船舶燃油560艘次。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产品限值抽查637家次,推进130家重点企业分级管控,清理整治57家企业简易低效的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无组织排放和泄漏等10个关键环节问题。发布实施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燃气锅炉特别排放限值的通告。同时,针对扬尘污染,联合开展建设工地检查、暗访抽查,督促整改落实。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广州市按照“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的系统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措施。据了解,广州市持续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和污染源监管,建立健全断面水质异常应对工作机制;督促加快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和排水单元达标改造,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重点开展蕉门水道“一河一策”总氮治理和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改善近岸海域水质。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广州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思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确保土壤环境安全。目前,广州市确定重点监管企业52家;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85个;继续做好医疗废物收处,全市共安全处置医疗废物1.81万吨,无害化处置率100%;选取机关、工厂、学校、酒店等8个领域启动首轮“无废细胞”建设工作。

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广州市制定《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并于8月15日正式施行。郑则文表示,该规定是针对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小切口”立法,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提升,以期破解餐饮场所给周边群众带来的环境污染难题,促进餐饮行业绿色发展。

此外,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已审议通过《广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定》,进一步健全了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为绿美广州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未来将推进巡游出租车全面纯电动化

”2023年已时间过半,而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发布会上,郑则文表示,接下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广州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广州将深化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郑则文透露,将推进巡游出租车全面纯电动化,并实施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拓展化工和表面涂装等行业企业深度治理;针对工地道路扬尘污染,落实落细扬尘“6个100%”要求。

同时,广州市继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据了解,广州市除了统筹、协调督导水质监测预警,按计划推进排水单元达标改造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开展水产养殖和农业面源总氮减排以外,还将协同佛山、东莞、中山等周边城市强化水污染联防联治。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广州市继续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把好建设用地再利用的环境准入关,持续做好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管理。深入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分类管理,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署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任务。

广州还将强化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督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监管体系;继续做好医疗废物废物收运处置;有序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

此外,广州市继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郑则文表示,接下来将加快《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修编,并完成《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审批,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机制,持续推行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打捆审批等改革措施。继续推进落实南沙方案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摄影:梁炜培

编辑:陈卓睿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