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杏花 通讯员王迪 黎恩 为激发广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活力,8月17日,2023年大鹏新区“助企行”之“i企圳策”宣讲会暨“工业上楼”招商大会在金沙湾畔举办。大会以“惠企助力 多彩大鹏”为主题,推介大鹏新区重点项目、宣讲市级惠企政策和大鹏新区人才政策,进行项目集中签约,并对大鹏新区招商合伙人授牌。
授牌签约,招商引资再添新成果
今年5月,大鹏新区制定了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机构)奖励相关政策,并开展了新区首批招商合伙人的遴选。首批招商合伙人吸引了深圳海洋大学(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深圳市特区建工产业空间发展有限公司等50多家全国各地的知名机构和企业。
会上,大鹏新区为30名首批大鹏新区招商合伙人进行授牌。未来,30位“招商合伙人”代表将承担起大鹏新区招商引资智囊顾问及合伙人的角色,为新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吸引更多产业和科创人才项目落户新区。
近年来,大鹏新区积极培育生物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了一批技术水平高、质量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同时加速推进“工业上楼”项目,为产业落地提供空间保障。本次大会进行了“工业上楼”及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与深圳市伊泽实业有限公司、深圳泽医细胞治疗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晶峰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台湾精准生技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紫心生物薯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优贝特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深圳海洋大学一期工程2026年建成投用
海洋,是大鹏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选址坝光片区的深圳海洋大学对集聚全球海洋高端人才和科技资源,着力打造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平台,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大鹏新区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增添动能。
会上,欧洲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详细介绍了深圳海洋大学建设进展情况。当前深圳海洋大学(一期)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规划办学规模8000人,预计2026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大鹏首个“工业上楼”项目将引入生命科学等领域企业
产业空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大鹏新区正加快落地一批“工业上楼”优质产业空间项目。作为大鹏新区首个“工业上楼”项目建设方,特区建工集团大鹏新区产业空间发展公司负责人张海鹏现场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亮点和产业定位。
据介绍,项目所在的坝光片区是大鹏新区发展“20+8”产业集群的重点片区之一,被纳入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项目落成后,将重点引入生命科学、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优质企业。经过前期的招商储备,此次招商大会签约项目的空间需求面积,已超过项目建筑面积。
大鹏讲师团将“开课”,“i企圳策”助力企业稳定发展
为实现政策推送从“企业被动找政策”向“政策主动找企业”的转变,大会成立大鹏讲师团并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新区“i企圳策”宣讲活动启动。
据了解,自深圳启动“万名干部助企行”活动以来,大鹏新区持续落实相关工作部署,今年3月,组织召开“千名组工万名干部助企行”工作会议,依托全员下沉、全域覆盖、全程闭环的“助企行”服务模式,营造尊商重商爱商的一流环境,全面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大鹏讲师团和新区“i企圳策”宣讲活动启动后,意味着新区将发挥“助企行”工作机制,持续走访收集企业关于营商环境的问题和建议,建立反馈联络机制,根据企业需求情况开展宣讲活动,推动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将惠企政策的红利转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不断提升营商环境。
科技人才最高可申领180万元!人才政策重磅推出
近年来,大鹏新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形成了“1(规划纲要)+1(若干措施)+N(实施细则)”的政策体系,广泛开展人才政策宣讲兑现人才待遇。
现场,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常务副局长廖政华对新区出台的人才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梳理了深圳市和新区人才政策体系,从人才补贴、干事创业、人才服务等三个维度详细宣讲适用企业的新区人才政策。
其中,在人才补贴上,重点产业人才最高可申领50万元,科技人才最高可申领180万元,企业优秀青年人才申领3万元等补贴;在干事创业上,针对性出台企业创新创业和平台载体的扶持补贴,介绍新区人才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免租金的孵化空间;在人才服务上,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覆盖12项服务的人才卡,人才房实现“即来即配”,为新毕业生提供3个月免租金过渡住房,打造深圳东部教育高地为人才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等。
惠企政策宣讲,部门联动解读答疑
大会邀请了市区组织、科技、工信、商务、企服等部门解读惠企“大礼包”,助力企业抢抓政策机遇,吃准吃透、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切实把政策利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其中,深圳市科技创新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深圳市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该办法进一步支持科技成果在深圳产业化,促进科技与产业融通发展,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予以资助。
深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及相关实施细则,重点聚焦于补齐商业和消费领域发展短板,锻强深圳市的优势长板,培育引领消费时尚的平台和领先的商业企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消费高地。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表示深圳市将通过三年的建设,汽车技术水平、场景应用和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从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空间布局、推广应用和生态培育等方面提出5个重要发展定位,10大重点工程,5项保障措施。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0万个,超充站300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0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70%。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相关人员介绍了企业梯度培育情况,讲解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以及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措施。其中在财政资金奖励方面: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最高奖励50万元,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高奖励20万元,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高奖励10万元。据了解,截至7月底,深圳市专精特新“小巨人”74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91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349家。
编辑:陈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