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帮扶新模式,院士团队要将新疆乳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九成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8-18 10:24

自2013年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通过医疗帮扶、人才培养、党建共建等扎实有力开展援疆工作。2023年夏秋之交,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院长宋尔卫院士带领下,逸仙人深入新疆开展实地调研、医疗帮扶等系列活动。

宋尔卫院士表示,未来,孙逸仙纪念医院将通过推动远程MDT、加强与新疆各医院的交流合作,大力推动各医院及医联体单位积极加入乳腺癌的队列研究,深入基层,广泛筛查和推进规范化治疗,降低乳腺癌发病率,提升乳腺癌治疗水平,进而降低重大慢性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在2030年前,将新疆地区乳腺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90%。

党委领导,院士带队

赴疆开展医疗对口支援工作

近日,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院长宋尔卫院士分别带队赴新疆南部和北部落实对口援疆工作,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下文简称“喀地一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下文简称“新医大五院”),以及伊犁州妇幼保健院等单位进行了工作交流。

通过座谈交流、学术讲座、多学科会诊、干部慰问、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新疆帮扶单位在医疗、教学、人才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同时为提升新疆重大慢病救治工作提出建议。

在调研中,宋尔卫院士重点强调了乳腺癌专病队列研究和规范化治疗方案等内容。他指出,未来,孙逸仙纪念医院将通过推动远程MDT、加强与新疆各医院的交流合作,大力推动各医院及医联体单位积极加入乳腺癌的队列研究,深入基层,广泛筛查和推进规范化治疗,降低乳腺癌发病率,提升乳腺癌治疗水平,进而降低重大慢性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其间,宋尔卫院士表示,在2030年前,将新疆地区乳腺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90%。

800x534_64debe814e5f2.png

图片

宋尔卫院士在新疆地区实地调研慢性病诊疗情况

宋尔卫院士以《从乳腺肿瘤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看癌症治疗的四次革命》为题在当地举办了学术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

800x534_64debe835f016.jpg

宋尔卫院士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讲座

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乳腺肿瘤医院新疆医院于2022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落户,通过高层次柔性人才援疆计划,中青年人才梯队培养,新技术新项目合作引进,临床多学科全方位合作、学术交流业务互访、乳腺癌基础与转化研究合作等多种方式,有效助推新疆地区乳腺癌诊疗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百姓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

宋尔卫一行同时探望了驻新医大五院的帮扶医生赖义明副教授,并对其在推动该院泌尿外科及科研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从2017年起,医院选派了一批优秀医学人才前往新医大五院进行支援,创立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站,林仲秋、林天歆名医工作室,合作完成许多标志性的高难度技术,全面提升了新医大五院尤其在妇产科和泌尿外科等领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图片

宋尔卫院士一行在新医大五院调研座谈

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16年以来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先后选派包括副院长林天歆教授(任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喀地一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在内的17位逸仙专家驻点喀什地区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使各帮扶专科在临床业务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本地干部。2022年7月,医院赴喀地一院开展对口帮扶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开启党建引领医疗对口援疆新模式。

一直以来,孙逸仙纪念医院依托医院援疆工作,持续推进新疆地区癌症诊治水平提升,在科学研究、学科发展和医院管理等诸多方面,医院通过扎实有力的医疗帮扶措施,为地区医疗水平提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专家合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从北疆到南疆,孙逸仙纪念医院多措并举推进医疗资源扩容的步履一直向前。8月9日,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与该院签约成立专家工作室。

图片

刘超副院长(右二)与喀地一院签约成立专家工作室

这是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喀地一院成立的第5个专家工作室,同时,医院有6位名誉专家、1个客座教授工作室在喀地一院落地,优势学科聚能发力,护航人民健康、浇灌民族之花。

签约当天,刘超副院长就在喀地一院示范了一例肝胆胰外科标志性高难度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签约成立专家工作室后,将通过专家手术示教、团队赴喀教学、组织当地医生进修、远程连线指导等举措,全面提升当地肝胆胰专科医生业务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惠及广大群众。 

图片

刘超副院长(右)在喀地一院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与此同时,林天歆副院长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员董文教授、陈长昊副教授在喀地一院和新医大五院开展了手术演示,同时在当地开展了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科研培训讲座,还召开了泌尿学科建设推进座谈交流会,从多个方面推进医疗帮扶的“带土移植”。工作室成员、泌尿外科赖义明副教授驻新医大五院泌尿外科开展医疗帮扶,成功开展了院内首例斜跨位超细经皮肾镜碎石术。

图片

林天歆副院长(前右二)带领工作室团队在新疆开展手术

同行赴疆的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淑娴教授等深入当地科室开展学术交流、查房、讲课等工作,杨海弟教授签约喀地一院耳鼻咽喉科名誉主任并开展了培训授课,他们对当地医院疑难病例提出精准的诊疗建议,并与当地科室分享了临床、科研等经验。 

图片

周淑娴教授(左中)在喀地一院讲课

以帮扶目标为导向,以创新帮扶为抓手,医院充分发挥名医实力,整合优势专科资源,构建前后方联动支援机制,持续赋能医疗帮扶,为新疆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注入强大动能。

党建引领,探索逸仙特色医疗帮扶之路

在一场“特别的慰问会”上,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一行看望了驻点帮扶医生罗年桑副教授、陈捷副教授及医院与喀地一院联合培养的3位博士研究生。五千余公里以外,帮扶干部所在科室的党支部书记、援疆学生导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远程连线参加了慰问会。跨越山海,两个会场的参会成员通过视频连线远程“挥手”,交流座谈。

图片

慰问会上,两会场参会人员挥手示意

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总支书记罗年桑副教授挂职喀地一院院长助理、综合心内科主任,在上岗首日便顺利完成了3例复杂冠脉介入治疗,并协助院长开展医疗管理工作。肝胆外科陈捷副教授成功开展了南疆首例三维重建引导的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还安排医护人员赴穗参加培训助力当地专科实力提升。

医院心血管内科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林茂欢、肝胆外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商昌珍通过两地连线表达了关心和问候。他们表示,党支部在全力做好帮扶干部支持保障工作的同时,通过积极组织党支部共建、远程会诊、双方医护交流、举办培训班等多项举措,以党建引领的“逸仙模式”全面推动帮扶工作实现从“输血”到“造血”。

在派驻医疗专家开展援疆工作的同时,医院有3位博士研究生参加中山大学研究生援疆团在喀地一院开展学习、科研。在慰问会上,3位博士生分享了自身在当地开展疾病救治、根据当地疾病谱系开展的学习和科研经历,表示援疆学习是一次宝贵的机会,他们将学以致用、寓学于练,在边疆热土锤炼思想素质和医学技能。

图片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带队赴新疆麦盖提防风固沙生态林开展调研,与医院援疆博士研究生合影

在此行中,孙逸仙纪念医院专家团队参加了中山大学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开展的义诊活动,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在义诊现场,团队还为一位备孕困难的女性远程连线医院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视频为她答疑解惑。

图片

逸仙专家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义诊

义诊之余,专家团队在红其拉甫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并与边防战士开展交流。针对高原常见的皮肤干燥、咽喉不适等问题,向他们赠送了院内制剂,并提供了健康指导。同时,专家团队也参观了哨所的展览室,为边防战士克服恶劣气候条件,坚守国门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图片

中山大学陈春声书记、高松校长,医院古小红书记、林天歆副院长向红其拉甫口岸边防战士赠送药品

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指出,医院始终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援疆工作的重要性,在前期援助成效的基础上,依托中山大学及医院的学科人才优势,不断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创新医疗帮扶工作方法,坚持党建引领,将医疗帮扶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的同时提高援疆人才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医学生,走出属于逸仙人的特色帮扶之路。

 

图片

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一行赴新疆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杨家琰 通讯员 黄睿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