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潮州潮安区,一座座古祠堂承载着一代代乡亲子嗣的浓厚乡愁。时代变迁中,它们传承着家风家训,记录着血脉延续,凝聚着奋斗精神。
近年来,潮安区积极探索将古祠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将其打造为文化集散、基层善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辐射带动周边,为古祠堂注入新活力。
活化旧祠堂 祠堂+文化
潮文馆,又称垂裕堂,前身是啟锡公祠,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和衷学校、潮安江东乡第五中心小学、下水头学校……百余年间,这座祠堂几经易名,但一直承担着教育作用,培养出一批批学子。历经风雨沧桑,祠堂风华不再,部分区域甚至出现墙体倒塌等问题。
啟锡公祠外观。
闲置的啟锡公祠,引起了“90后”青年方煜的关注。在下水头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方煜与村民、乡贤成功协商,投入约100万元资金对祠堂进行修缮,打造成一个以工夫茶为主导,涵盖潮州陶瓷、潮绣、潮剧、潮乐等多种特色传统文化的民间展馆。
化木成金、巧夺天工的金漆木雕;眉目含情、眼波流转的仕女瓷塑;色彩浓艳、栩栩如生的潮绣,均可在此一饱眼福。每逢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潮文馆便自费邀请弦乐团和锣鼓队来助兴表演,村民好评如潮。“以祠堂为载体、文化为纽带,希望能把潮文馆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方煜说。
啟锡公祠修缮后变身为潮文馆。
距离潮文馆约100米的蔡氏宗祠,又称如在堂。祠堂修缮后,下水头村乡村振兴促进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均在此成立。依托祠堂保存的族谱、楹联、碑刻、牌匾、文献资料,下水头村挖掘整理一批优秀家风家训,并举办道德评议活动,聘请道德模范、乡贤和退休老师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每周一、三、五,下水头曲乐苑都会在蔡氏宗祠内奏响潮曲。
值得一提的是,下水头村乡村振兴促进会成员大多为青年人。依托祠堂,他们定期设计一批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项目活动,推出文明实践活动“菜单”,通过群众点单、实践站接单、群众评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推动乡村治理 祠堂+乡贤
“咚咚锵、咚咚锵……”每天下午3时许,浮洋镇厦里美村陈氏宗祠里就会响起阵阵锣鼓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村里少年组成的锣鼓队正在练习。自去年修缮一新后,这座近百年的陈氏宗祠重新焕发光彩。
“我们村的鳗场闲置近二十年,现在打算盘活它,引入水产科技园项目。项目落地后,能带动其他经济收入,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将增加60多万元。”……在陈氏宗祠里,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等齐聚一堂,就引进厦里美村水产科技园项目一事进行讨论。如今,该项目已顺利落地,计划投资总额约8000万元,拟建设渔业良种育苗区、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休闲渔业体验区。
厦里美村陈氏宗祠。
近年来,厦里美村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依托祠堂平台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形成了民事民议的生动格局。据厦里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培槐介绍,村里的一些重要事、麻烦事、困难事,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大家在祠堂里面敞开心扉说一说、议一议,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从“村里干”到“一起干”“村里事”变“自己事”,该村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被激发。
近期,该村谋划成立的乡村振兴促进会,将在陈氏宗祠挂牌。与厦里美村一样推行“祠堂+乡贤”模式的,还有登塘镇溪墘寮村。
坐落于溪墘寮村的吴氏祖祠,已有百余年历史。久沐风雨,几经沧桑,吴氏祖祠出现屋脊瓦面破损、排水欠通、门面失华等问题。2022年底,溪墘寮村以党建为引领,经过吴氏宗族长者和村民代表协商,决定重修祖祠。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动员在外乡贤及全村村民慷慨解囊,共筹集捐款20多万元。
在修缮祠堂的同时,他们还同步保护祠堂前的古树和古井,并对祠堂周边池塘水系、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进行系统性的绿化美化提升,形成一个以祠堂为核心的优美微景观。如今,百年祠堂在众人团结一心修缮下重放光彩,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打造“宗祠文化+文明实践”
修缮活化百年祠堂、开展文化展览活动、讲好家风家训故事……在龙湖镇鹳巢村,400多年历史的老祠堂已成为家风教育实践基地。潮安区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依托五世祖祠(南祠)和大夫家庙(北祠)两座祖祠为文明实践阵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
在大夫家庙(北祠),“潮安家教家风勤政廉政文化展”展现了潮安的典型家风家训的核心精神及代表人物。在五世祖祠(南祠),“孝悌同心 耕读传家——潮州鹳巢李氏家风家训展”和“台省褒封 科甲济美——潮州鹳巢李氏科举文化展”两个展览,系统地介绍了潮州鹳巢李氏的历史族源、先贤名人、红色事迹,以及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等内容。
在鹳巢村古祠堂内举办阅读活动。
借助民间力量,鹳巢村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乡贤助推、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以鹳巢村为示范,潮安区在各镇(场)分别选择1至2个“宗祠文化+文明实践”先行点,通过修缮活化祠堂,将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家风家训、族氏源流、文艺作品、文明实践等元素融入宗祠文化,形成文明实践站点、廉洁文化馆、家风家训馆、村史馆等综合性乡风文明实践阵地。
同时,通过组建“老年人当顾问,年轻人当理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创文创卫志愿服务活动、经典诵读、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参与乡村综合治理。
目前,潮安区已修缮活化浮洋镇厦里美村陈氏宗祠、金石镇上官路村林氏家庙、庵埠镇郭三村郭氏宗祠、文祠镇西社村谦吉堂等文化祠堂,打造一批“宗祠文化+文明实践”先行点。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各村学习实践科学理论氛围更浓、文明实践新风更盛、乡风文明建设更美,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佳滢
通讯员:安宣
编辑:李佳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