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山镇卫生院这一镇级医院常态化坐诊的内科医生是由梁晶主任医师、江慧红主任中医师领衔的医疗团队;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在镇医院就能得到专家团队诊治和慢病管理;在一级医院就能完成CT、MR这样的大型影像设备的检查,疑难结果更是能通过信息技术以最快速度得到上级三甲医院专家的精确诊断……这是南都记者在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广州花都见到的真实场景,仅仅花山镇这所一级镇级医院内,今年半年门诊服务量就达到12.6万人次,去年全年该镇各村卫生站提供的门诊服务达到了10.91万人次。
而通过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的建设,类似花都这样的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广东还有深圳罗湖、珠海斗门、清远英德等12个之多。8月29日,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会在广州召开,交流试验区建设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监察专员傅卫到会指导,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宏出席会议并讲话。
多维度评价体系打造“试验区”
广东将动态调整试验区名单
在加强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同时,广东省也一直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高度关注。2023年5月广东省启动了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通过严格的遴选、评审及公示,确定了广州市花都区等12个县(市、区、镇街)作为试验区、广州市海珠区等12个县(市、区、镇街)作为建设单位。试验区围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改革创新等五大任务开展工作,旨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快把短板变成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为确保实效,广东省还建立了试验区动态调整机制,设置了5方面17项评价内容51个评价要点,于2024年起每年对前一年试验区建设情况开展评价分析,动态调整试验区名单,将优秀的试验区推荐进入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傅卫指出,广东省的基层卫生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创新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大大激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活力。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整合型县域卫生服务体系,制定印发系列文件、指南,完善县域医共体“外部治理、内部运行、监管评价”三大机制,强县域、强基层、分级诊疗成效明显。持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在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县强、镇活、村稳”
将高水平构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朱宏强调,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既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落实省委“1310”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百千万工程”的具体措施,也是破解广东省卫生健康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抓手。各试验区要深刻把握好“县域、综合、创新”三层要义,敢于突破、先行先试。一是服务体系建设要系统提升、优化升级。要以更高的标准实现“县强、镇活、村稳”,加强县域内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强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县域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信息和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基层的应用和普及。二是人才队伍建设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推进县域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管理,探索推行“县聘镇用”和“镇聘村用”,建立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现基层人才数量明显提升、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三是服务能力建设要保障基本、防治结合。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四是服务模式转变要提质扩面、精细连续。鼓励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推进医防融合、连续性服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同质化。五是治理机制配套要大胆探索、改革创新。鼓励各地在基层机构补偿机制、人事和分配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村医薪酬待遇、三医联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名单
序号 地级以上市 县(市、区、镇街)
1 广州市 花都区
2 深圳市 罗湖区
3 珠海市 斗门区
4 汕头市 龙湖区
5 韶关市 曲江区
6 汕尾市 陆河县
7 中山市 三乡镇
8 江门市 鹤山市
9 阳江市 阳西县
10 茂名市 高州市
11 肇庆市 德庆县
12 清远市 英德市
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名单
序号 地级以上市 县(市、区、镇街)
1 广州市 海珠区
2 深圳市 龙华区
3 佛山市 顺德区
4 河源市 紫金县
5 梅州市 梅县区
6 惠州市 龙门县
7 东莞市 东坑镇
8 湛江市 吴川市
9 茂名市 化州市
10 潮州市 潮安区
11 揭阳市 普宁市
12 云浮市 郁南县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