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2023湾区民营经济论坛暨南都湾财社成立一周年仪式上,著名时政评论员、学者、震海会创始人邱震海演讲时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一直是领头羊,这里建构起了适合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如果今天没有民营企业,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会完全不一样。
著名时政评论员、学者、震海会创始人邱震海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邱震海认为,民营企业家在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地缘冲突下,要学会做“泥鳅”,像泥鳅一样游走于风险、雷区和安全区之间。
要走向从0到1的突破
邱震海表示,国有经济是解决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民营企业是经济社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我们如果研究美国的经济,会发现美国的科技创新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而且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邱震海说,创新的主体永远是个体,创新的主体永远在第一线,创新的主体永远在企业,而企业越是以民营组织架构方式、股权价值方式构建起来的,就越富有活力。
邱震海表示,国营企业和央企职责重大,但是民营企业不可或缺。民营企业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很重要。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需要纯粹的资金、技术,需要更高的高技能发展,并要走向从0到1的突破。而创新要走出从0到1的突破,必须依靠中国自身。
要学会做“泥鳅”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在过去风和日丽的时代,民营企业就像一只船,船往外走的时候大概需要几样东西,比如说发动机。如果没有发动机,船无疑是一艘假船,开不动。还要有人会修甲板,要不然甲板坏了就完了。我们既不做‘发动机’,也不做‘甲板’,而是做‘导航仪’。”邱震海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大家在风和日丽之下,往太平洋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国际局势风高浪急,惊涛骇浪,那么现在往印度洋还是太平洋,往地中海还是往红海,就差别很多。”
这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邱震海说:“民营企业家在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地缘冲突下,要学会做‘泥鳅’。这个‘泥鳅’是正面的意思,是指像泥鳅一样游走于风险、雷区和安全区之间。”
多重利好袭来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发展迎来多重利好。2023年7月份以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为民企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7月上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
同一时间,工信部连续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圆桌会议,面向多个行业领域的企业进行深入交流。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共31条,进一步明确了民营经济的地位。《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在新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力?邱震海说,民营企业的发展要跟着国家的战略,一是因应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二是重要的创新,原创中心可以是民营企业,但是组织方式上也需要国家层面参与和推动。这中间从理论到实践还有很多的磨合,也有很多的探索,甚至有试错的过程。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玉凤 程洋
编辑:王玉凤,程洋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湾财社一周年专题报道|锚定高质量 民企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