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应 | 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这个小区幸福感“梯”升

南方都市报APP • 记者帮
原创2023-09-04 08:57
banner.jpg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民生突出问题的解决情况是重要标尺。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政数局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关注黄埔区怡德苑小区成片连片加装电梯工程的治理经验。

近年来,旧楼加装电梯在广州掀起热潮。而在住户多为广石化退休工人的黄埔区怡德苑小区,加装电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黄埔区电梯办以此为契机,多次去到现场为居民讲解成片连片加装电梯的便民惠民之处,顺利取得居民支持,使得小区成为黄埔区首个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试点。如今,小区13栋楼已有12栋成功加装电梯,最后1栋楼也已达成初步意向,在加快推进建设。

据了解,通过怡德苑小区为模板带动其他小区,黄埔区已批复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试点9个,规划成片连片加装电梯142台。截至目前,已完工28台,正在施工4台,正在筹备25台,多个小区实现多梯同步施工、同步交付。

民呼

小区多座楼栋居民均希望加装电梯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三多路的怡德苑小区,原是广石化房改的生活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内13栋楼均为楼梯楼,共有180户近400人居住,而其中居民又以长者居多。据了解,老年人口超过社区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没有电梯给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有些人被迫长期“宅”在家中,因此加装电梯是不少居民的愿望。

廖叔今年71岁,是怡德苑小区的老居民。他住在4楼,因为年纪大了,上下楼很吃力,“也不好意思每次上下楼都要麻烦别人帮忙。”廖叔回忆起加装电梯前,他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爬上去,“每次爬到2楼都要歇一歇才能继续。”

在小区的房产证办理下来后,廖叔就和业主们商量加装电梯,“住在七八楼的高层住户也不方便,一直都想装电梯。”于是,大家伙决定一起凑钱。

像廖叔所在楼栋这样想要自发申报加装的情况,在小区里并不少见。

图片

在此之前,加装电梯是怡德苑小区不少居民的愿望。(受访者供图)

我应

试点成片连片加装,12栋楼装上了电梯

2020年,广州市电梯办印发了《广州市老旧小区住宅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进行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政府部门统筹电梯加装工作,编制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规划,优化审批流程。黄埔区也将其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积极探索成片连片加装电梯方案设计试点。而怡德苑小区,则成为黄埔区首个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试点。

图片

连片加装电梯后,小区整体面貌和谐统一。(受访者供图)

难题:逐栋加装所需审批时间长

破题:连片加装、集中审批

“我特别记得,有一次小区居民陈姨拄着拐杖说她腿脚真的不行了,问我这辈子她还能不能坐上电梯。”黄埔区大沙街道大沙北社区书记龙玮琪回忆起当时在小区探访,看到满头白发的陈姨倚靠着楼梯扶手艰难往上挪动的场景,依旧十分感慨,“当时我就在想,一定要加快促成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情。”随着居民对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加快推进这件事,成为相关部门日常工作重要的一部分。

怡德苑小区并非社区内第一个加装电梯的小区,“我们区加装电梯的工作推进得很早,在怡德苑加装电梯前,我们去其他已经加装了电梯的小区学习经验。”龙玮琪介绍,他们在学习中发现,有些小区出现电梯大小颜色和形状不统一的现象,导致小区整体面貌不协调。此外,传统的逐栋加装电梯还面临审批时间长、程序烦琐等情况,“那个小区其实也是13栋楼,整个小区总共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将电梯全部建起来。”

吸取了经验,加上现场调研,龙玮琪将情况反映至上级部门,希望推动小区连片加装电梯,“在我们反映情况过后,市、区规自局的工作人员多次来到小区里倾听居民的需求和呼声。”后来,怡德苑小区成为黄埔区首个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试点。

据介绍,所谓连片加装电梯,就是统一规划,统一申请,统一批复。整体谋划、整体征求意见,既可统一小区加装风格,又便于各方达成一致,低层业主也能从中获益。而且在审批上,连片加装改变了过去“一梯一申请”,而实行“集中审批、分层管理”模式。

怡德苑小区13个梯口,如果单独审批,以一梯20个工作日计算,需要用去200余个工作日。而实施连片加装,一个小区整体审批,即使布局方案需要修改,所需时间也只是原来单梯单独审批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广州加装电梯个案申报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连片加装电梯提高了行政效率。”黄埔区电梯服务中心主任陆耀滔介绍,成片连片加装电梯方案将原来需要耗时10个月的审批程序,大幅压缩至2个月以内,大大缩短了增设电梯报批的时限,群众不再为申请增设电梯“跑断腿”。此外,集中连片加装电梯因为规模较大,可与电梯公司“集体商谈、连片加装”,能节省建设、运营、管理费用。

陆耀滔表示,他们一直在探索更加方便市民的工作方式,“例如,我们每周固定安排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加装电梯需求量更高的老黄埔片区坐班,减少市民来回奔波的时间;建立预审机制,基本能做到一次性收件等。”

难题:有居民反对加装电梯

破题:寻找突破点,还能一举两得

虽然小区里加装电梯整体呼声很高,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来自低层住户的反对。为此,龙玮琪在社区召集党员成立了功能型网格党支部,组织党员、楼栋长、热心居民共同走访,摸清诉求,找到问题的症结。她介绍,从目前加装电梯的情况来看,“高层收益,低层受损”是主要矛盾,怡德苑小区自然也不例外。有的低层住户认为影响通风采光,有的担心噪音污染,有的还认为低层楼价会下跌。

“整个加装过程,最难的还是沟通。”龙玮琪坦言,小区里每栋楼的情况都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协调会开得次数最少的一栋楼也要开三四次会议,有的楼协调几个月才能完成。我们首先要告诉居民这件事,宣传政策,其次还要协调居民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协调居民之间的矛盾,就算在下班以后,一旦有空,龙玮琪都会拉着功能型网格党支部成员一起上门给居民做思想工作,“我住得离这里也很近,没事的时候就一起去他们家聊天磨嘴皮子。”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仔细观察,尝试从不同的方面推动工作。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突破点:由于房屋陈旧,低层住户的下水道经常堵塞,需要更换水管,高层住户没有这类问题,自然也不想更换。社区立马打出“共情牌”,推动高层与低层住户互相让步——我同意和你一起装电梯,你同意和我一起换管道,实现需求互补,将两个旧楼民生痛点问题一起解决。

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住户不同意加装电梯,龙玮琪印象中,有位住在一楼的业主,常年在外经商,多次电话与他沟通加装电梯事宜,都被强硬拒绝,甚至还把龙玮琪电话拉黑。怎么办?龙玮琪想到了业主的母亲,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龙玮琪将情况讲给业主母亲听,“你们居委平时这么照顾我,加装电梯也是好事,这件事包在我身上。”第二天,龙玮琪就收到了业主的电话,表示他同意加装电梯。

在整个加装电梯的过程中,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再困难我们也要迎头而上。”龙玮琪说,“那时候我们正好在小区看到有老人家买完菜以后,让老伴从六楼的家里放下篮子,把菜放到篮子里拉上去,因为爬楼梯太辛苦了。”经过不懈努力,一张张按完手印的加装电梯同意书放在龙玮琪面前。在小区电梯运行当天,看着居民自发赶来参加启动仪式,她百感交集。

难题:楼栋结构不一,施工遇到难题

破题:因地制宜,设计四种电梯样式

参与协调的不仅仅有社区,还有街道、黄埔区电梯办等相关职能部门。据陆耀滔介绍,在整个沟通过程中,社区是主力,但遇上居民提出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他们也会参与协调,“比方说,有居民提出加装电梯会不会占用消防通道的疑问,我们就找来区消防大队的同事来现场答疑;涉及法律的内容就找法律专家来科普……”陆耀滔表示,协调各个部门共同帮助小区完成加装电梯,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小区内每栋楼房的结构并非完全一样,在设计加装方案时,结合居民需求,设计了四种电梯样式。有的是错层入户,有的是平层入户,有的尺寸大一些,有的受现有条件限制只能安装小尺寸电梯……“不过外观上还是统一的,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其实在施工当中,也碰到过难题。楼栋出入口处大多存在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阻挡电梯加建,他们就将专业问题上报至通讯线路、有线电视线路、供水、供气管线等主管单位,协调解决加装过程中涉及的管线及管井迁改等施工难题,实现多元联动。

陆耀滔表示,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十分注重安全问题,制定了《黄埔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强化加装电梯在建项目施工安全监管,每月对在建项目实施全覆盖检查。但施工完成,也不代表结束,他们还成立了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回头看”工作,“主要看看加装的电梯有没有出现新问题,有的话就要及时整改。”

图片

记者在怡德苑小区看到,加装的电梯在外观上比较统一。

实效

电梯加装完成,老人不再担心爬不动楼

近日,南都记者来到怡德苑小区看到,大部分楼栋都已经增设电梯,电梯外围统一采用白色与红色条纹砖装饰,与楼栋原有的装修风格很是贴近,看着十分整齐。每一栋电梯外墙上,还贴有“工程竣工标识牌”,标注工程项目名称、地址、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等信息。

在电梯入口旁边,记者注意到加装电梯全体出资人定的“电梯物权公告”。除此之外,电梯入口旁还有一则电梯信息公告,标注了电梯安全管理、维保服务、紧急救援、维保投诉等对接人员与联系方式。

进入电梯轿厢,记者发现乘坐电梯必须先刷居民卡,才能按下对应楼层使用电梯。电梯内部是视频区域,贴有“乘梯须知”,上面细致地写着“严禁破坏、遮挡轿厢视频监控器”“不宜用力、用异物频繁触动按钮”等规定。轿厢内还有一份巡查记录表,记录了电梯安全员和维保人员巡查的时间及结果。

图片

加装完成的电梯。

居民廖叔向记者表示,电梯建成后出行方便了许多。以前买袋米回来需要辛辛苦苦背上楼,现在只需要将米放进电梯就行。“只需要进电梯,再按下楼层,就能送我到家”。有了电梯,他不再担心年纪更大点爬不动楼梯,平时买菜、出门散步也更加勤快,“对我们老人家方便太多了。”

据了解,目前怡德苑小区电梯均已交由小区物业进行托管。黄埔区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增设电梯的监管,监督增设的共有产权电梯落实委托管理,督促电梯使用单位严格落实使用管理责任,每年开展监督抽查,确保电梯运行安全。同时,黄埔区住建部门不定期开展增设电梯“回头看”专项安全检查工作,确保电梯井道与房屋结构安全。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政数局、南方都市报面向全市启动“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 ”线索征集活动。若您身边有急难愁盼问题或是基层治理堵点,请及时向我们反映,我们将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广州“随手拍”平台:扫码关注“文明广州”公众号,点击菜单栏“随手拍”,按照指引下载最新版“穗好办”App,在App首页点击“随手拍”即可进入服务。

文明办二维码.jpg

南都报料热线:

民呼我应报料二维码_副本.jpg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陵玻 李欣

统筹编辑:董晓妍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廖艳萍 实习生 包文瑾

南都政法与民生新闻部出品

记者帮新封底.png

编辑:李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