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超206亿元,史上最强暑期档在喧嚣中收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3-09-01 16:46

为期三个月的暑期档电影总票房以超206亿元的成绩正式收官,该成绩不仅超过了疫情三年同档期的票房总和,还超过了2019年177.78亿,刷新了中国影史的暑期档票房纪录。不仅如此,今年暑期档还创下了多项纪录,包括:创中国影史暑期档观影人次新高、创中国影史暑期档场次新高、创中国影史暑期档连续破亿新高、创中国影史大盘连续破亿新高、4部影片超20亿创暑期档新高。不少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暑期档的票房成绩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正式复苏。 

图片

从数据上看,今年暑期档确实是中国史上最强的一次,但是不是史上最佳,未必所有人都能同意。跟早前的春节档类似,今年的暑期档同样充满了喧嚣,不管是对电影本身的评价,还是电影引申出来的话题,都引起了不同立场观众的激烈争论。而这些争论都是复盘时值得重视,以便于未来调整的宝贵意见。

1

话题电影的票房密码

今年暑期档出现了一系列话题电影,这类话题电影的内容精准踩到社会热点和社会情绪,靠观众在电影之外的延伸讨论,来吸引源源不断的观众进入影院。改编自“格斗孤儿”真实事件的《八角笼中》,取材东南亚诈骗的《孤注一掷》,为家庭暴力受害者发声的《我经过风暴》,反映家庭教育压力的《学爸》,还有融合了女性、阶层、诈骗等元素的《消失的她》,全都有很强的话题属性。观众看完影片后,相关话题的延伸讨论异常热烈,反而对电影本体的探讨不足。

图片

图片

以《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为例,两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都不足7分,比起工业水准更高的《封神第一部》,这两部影片在人物塑造和故事叙事层面都有所欠缺,但观众的注意力更愿意放在“情感诈骗”和“金钱诈骗”的讨论上。《消失的她》是今年暑期档影片中“踩热点”最为全面的一部,既有对东南亚猎奇传闻的展示,也有对“底层凤凰男”刻板印象的迎合,还有好女孩对渣男的恐惧渲染,最后还有女性互助议题的投机。多角度无死角地收割,足以击中不同受众的用户痛点。知名影评人梅雪风撰文指出陈思诚其实是在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拍摄电影。

图片

这一特点同样体现在《孤注一掷》上,导演申奥早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该片构思的时候没有考虑借用大数据的手段,而且筹备的时候也没有研究过市场。换言之,《孤注一掷》能够蹭到近期东南亚诈骗的热点,似乎有偶然性。但是后期的电影宣发,片方很明显意识到背后的流量密码,在宣发上做足了话题营销。《孤注一掷》在抖音上铺天盖地的投放,流量最高的短片基本是诈骗工厂里的场景展示,那些奇观的片段,满足了大众对东南亚诈骗猎奇的心理。而这些猎奇片段部分是删减片段,片方通过抖音的营销,一定程度补全了故事层面完成度不够的问题。再加上本片“洗脑”的营销口号“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很好调动了观众损失厌恶的心理,也让整场“利己”的商业行为包装成了一次“利他”的反诈科普。《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的营销成功给整个行业提供一组票房密码。

图片

而这种电影营销大于电影本体的方式,未来是否会伤害到电影的艺术性,暂且不能下定论。《我经过风暴》(1.41亿元)与《学爸》(4.91亿元),这两部话题电影却没能获得破10亿的票房成绩。同样是话题电影,但观众还是会区别对待。接下来打着“首部‘杀猪盘’女性反杀电影”的《鹦鹉杀》将在9月15日上映,从目前宣传物料可见,本片似乎想复制《孤注一掷》的营销方式。两部电影同样是关于反诈题材,《鹦鹉杀》能否在票房上也分一杯羹,半个月后便会揭晓。

2

档期红利的失宠者

暑期档是各家电影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但也有不少影片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不到档期红利。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很多,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票房只有几千万的新片。这些票房失利的影片,部分是因为质量不过关导致了口碑不佳,部分是因为同档期影片过于强势被挤压了排片。

1409x2000_64f191b7136ff.jpg

1429x2000_64f191b711e16.jpg

2500x3492_64f191b74a625.jpg

这个暑假,在内地上映的港产片普遍面临失宠的尴尬局面。这个暑假最勤奋的香港导演,非邱礼涛莫属。他今年有四部电影要上映,其中三部集中在暑期档,接踵而至。耗资3亿港元打造的《扫毒3》是该系列的“终结之战”,但由于其俗套的剧情,让《扫毒3》一经上映就面临口碑危机。豆瓣5.5分的最终成绩,几乎是这个档期最低分的一部影片,2.84亿元人民币的最终票房,亏本是无法避免的;8月上映的《暗杀风暴》,是邱礼涛积压了多年的影片,可惜只收到7000多万元的票房,豆瓣6.3分的评价,勉强及格;反而不被看好的合拍片《绝地追击》获得了豆瓣7.2分,差点成了邱礼涛职业生涯里评分最高的作品。可惜宣发的欠缺还有题材本身缺乏看点,本片目前只有2500多万元的票房。换言之,昔日香港商业类型片的理想人选邱礼涛,在这个暑期档全面败北。 

图片

不仅邱礼涛,连周润发也难逃“票房毒药”的结局。《别叫我“赌神”》定档于端午期间,由于过于陈旧的故事,导致口碑不佳。尽管年近70岁的周润发在内地不少城市参与路演,也无力改变本片的票房低迷。再加上同档期有爆款电影《消失的她》上映,《别叫我“赌神”》排片逐步减少,最终票房仅4077.7万元。哪怕昔日港星的业务能力依旧在线,但今年暑期档上映的港片均成了失宠者。

图片

老牌港星失去了票房号召力的同时,内地曾经的票房旗手吴京、沈腾、黄渤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吴京与好莱坞巨星杰森·斯坦森合作的《巨齿鲨2》,撞上了《孤注一掷》上映期间,目前仅收8亿多票房;沈腾炮制的开心麻花作品《超能一家人》,尽管含腾量十足但口碑滑铁卢,最终只收获3亿多元票房;黄渤两部新作《热烈》《学爸》分别收获8亿多和4亿多票房。这些成绩都远不如他们的巅峰。同时,由黄晓明担任监制和主演的《最后的真相》,同样面临了票房失利,目前票房不足5000万元。

图片

反而像《封神第一部》这种以新人面孔为主的影片,成了暑期档的爆款。在票房走向越来越难预测的当下,曾经的票房旗手不意味着是高票房的必然保障。

3

失势的好莱坞引进片

“好莱坞引进片卖不动了”似乎成了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怪现象。 

自今年6月起,数部好莱坞大片得以引进,《变形金刚》《蜘蛛侠》《碟中谍》《闪电侠》《夺宝奇兵》其实都是国人熟悉的IP,但它们没有一部电影能在中国大陆突破10亿元大关。目前票房最高的引进片是《变形金刚7:超能勇士崛起》,共获得了6.55亿元。《变形金刚》动辄票房上10亿元的时代,俨然成了过去;而传奇系列《夺宝奇兵》的大结局《命运转盘》只获得了2000多万元的票房。新一代的观众,似乎对这个横跨40年的系列提不起兴趣;同样“过气”的还有《碟中谍》系列,作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汤姆·克鲁斯,在61岁高龄还亲自上阵给大家贡献了高难度的动作场景,相当敬业。可惜《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最终只以3.48亿元的成绩收官,相比于2018年引进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12.45亿元人民币),减少了近四分之三。

图片

这几部经典IP的续集,不仅在中国大陆失宠,在北美市场同样如此。这个暑期档,北美市场掀起了“芭比海默”的风潮。“芭比海默”这一网络迷因,是《芭比》和《奥本海默》电影名的混成词。

图片

这两部电影于7月21日在北美同步上映,由于风格反差太大,并置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效果。《综艺》杂志则称这个现象为“今年最重要的电影盛事”。

图片

中国大陆与北美同步上映了《芭比》,该片在小圈子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其讨巧的女性主义表达,让国内不少女性产生共鸣。虽然该片在小圈子内好评如潮,但没能覆盖到国内的下沉市场,导致这部有望成为全球年度票房第一的影片,在中国大陆只斩获了2.5亿元;之前一直谣传无法引进的《奥本海默》,最终在通过CG遮盖、变焦倒放、修改台词翻译等方式,顺利在暑期档尾声在中国大陆上映。虽然《奥本海默》在豆瓣获得了8.8分的高口碑,但业内人士预测本片最终票房只会在3亿到4亿之间,甚至不如诺兰导演前作《信条》(4.56亿)。 

图片

以电影制作水平而言,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引进片还有一定差距,但疫情之后,中国观众更愿意选择与自己生活关联性更大的国产电影。电影的功能除了提供感官刺激,更需要提供接地气的情绪价值,这可能是引进片无法赢过本土电影的地方。好莱坞正在失去中国的下沉市场,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电影趋之若鹜的时代正在过去。这是目前深陷罢工潮的好莱坞大厂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4

点映与水军的争议

今年暑期档的大规模点映,引来了非常多的争议。点映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大众的理解中,点映是相对于公映的小范围观片。但从《八角笼中》开始,该片从6月中旬持续到7月初,场次之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让很多没搞清楚的观众以为该片早已公映。

图片

随后的《孤注一掷》通过三天的大规模点映,获得了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直接刷新中国影史点映纪录。根据猫眼给出的数据,《孤注一掷》点映的三天(8月5日-7日),排片占比分别是15.4%、21.2%和24.4%,在点映的第三天,它的排片比甚至比正在公映的《巨齿鲨2:深渊》(排片比23.3%)还要高。于是在点映期间,《孤注一掷》的豆瓣页面引来了部分用户的批评,他们指责这部电影打着点映的名义在公映,扰乱了市场秩序。

是否违规,南都记者咨询了电影行业从业者“连城易脆”,他科普道:“大规模点映并非片方一厢情愿就可以做到的,片方在跟中影和华夏申请密钥,经过报批后能做的其实是设置点映的条件,点映的时间、点映的范围、点映的版本。至于排片多少,是电影院决定的。电影院更愿意排热度高、观众认知度高、购票率高、上座率高的电影。能够大规模点映的电影需要质量相对过硬、预售成绩较好。理论上来说这是一种市场选择。”  但这种符合规则,更多是源于规则的不明确下的结果。目前有关部门以及现有法律并未对点映作出明确的规定。于是形成了片方和观众各持己见,一方认为自己没有违规,另一方则认为对方吃相难看。

图片

同样引起争议的还有一份公告,8月24日,五部暑期档电影《消失的她》《巨齿鲨2:深渊》《孤注一掷》《热烈》《超能一家人》联合发布公告称,电影自上映以来被有组织的恶意攻击,对影片口碑和声誉造成伤害。目前已经掌握了初步证据,并已提交相关部门,需要广大网友提供更多的线索和证据。这则公告特别说明了不针对任何发表真实言论的观众,主要针对的是以营利为目的“黑水军”。本次维权,《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和《封神第一部》等热门影片并没有参与。对于这则公告,部分观众认为这是片方在遏制观众差评,并呼吁打击恶意差评“黑水军”的同时,也应该打击盲目好评的“白水军”。春节档以来,各部影片的粉丝发生了互相谩骂的现象,今年1月25日,7部春节档影片也试过联合发表声明,希望大家文明观影和不参与传播恶意不实言论。声明一出,同样引起了部分观众哗然。 

从春节档到暑期档,我们看到了片方和观众在共生中无时无刻不在博弈。我们习惯性认为争议的发生,是某种失衡的体现,但一个有活力的市场,争议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在接下来的中秋档、国庆档、圣诞档,大概率还会有类似的争议爆发。学会与各方争议共存,某种程度上一个电影市场足够开放和成熟的表现。(文中数据统计于8月31日)

采写:南都记者 刘益帆

编辑:刘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粤电影 粤精彩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