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竞争性评审工作。8月30日,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正式公示。东莞市以全国总分第二的高分通过评审,与苏州等30个市(区)被纳入第一批试点范围,公示期为2023年8月30日至9月5日。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2023—2025年,拟分三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其中,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兵团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其他地级市、直辖市所辖区县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亿元。每个城市试点期两年,对于首批试点城市,自实施方案批复之日起至2024年12月为实施期第一年,自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为实施期第二年。
据了解,此次申报工作分省推荐和国家评审两个阶段,每批次各省最多推荐1个城市。东莞市选取“智能移动终端”细分行业进行申报,成为广东省唯一推荐申报城市(另外深圳市作为计划单列市单独申报)。8月23日,东莞市市长吕成蹊带领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行参加了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组织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现场答辩会”,最终东莞市以全国总分第二的高分通过评审,入选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公示名单。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东莞出台多项措施与政策,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全面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升级,促进企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去年,东莞市政府以“一号文”名义印发《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东莞将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产业集群,开展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普及。支持赋能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过程业务需求,推出符合东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共性、通用、低成本系统解决方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年)》则明确围绕“坚持创新引领、做深数字化转型、做优数字产业、释放数据价值、夯实设施支撑”的发展思路,建立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体系,计划到2025年,东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高水平建成国际知名的数字经济名城、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今年初,东莞制定了《东莞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聚焦今年产业数字化工作重点,提出重点打造赋能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构建多层次赋能体系、精心打造数字化标杆示范项目等10项具体措施,对智能工厂支持提升至1000万元,对“灯塔工厂”给予更高支持。
东莞约1.3万家的规上工业企业中,近一半已经进行了数字化转型,跻身全国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数据显示,仅今年1-8月,东莞市就新增推进超1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前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全市认定第一批智能工厂(车间)32家,2023年新增推动157家企业开展智能工厂(车间)建设,带动500家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建设;东莞模德宝成为全省唯一的模具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
此外,东莞认定华为、思爱普2家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数字集团、数据互联、启泰智能、首席信息官协会等4家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及76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其中49家为本地服务商),共同打造企业赋能体系,共为东莞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超1000个产品和服务清单。
东莞一企业生产车间。资料图
东莞近日还发布了《东莞市关于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将数字化转型项目打造成技改投资的重要增长点,支持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完善华为、SAP两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东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软硬件精准服务,持续推动东莞产业的数字化优化升级。
东莞市工信局表示,下来两年建设期内,东莞将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组建跨部门工作专班,强化政策、人才、资金、安全等保障措施,落实试点实施方案的重点工作,聚焦智能移动终端产业,明确拟改造中小企业清单,结合选定的智能终端细化行业的共性特点和个性需求,遴选一批数字化转型总承包商,以不亚于十年前“机器换人”的坚定信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实习生 刘宇晨
编辑:曾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