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助学走进广宁:学子们走出大山,称希望离梦想更近一些

南方都市报APP • 商业消费
原创2023-09-03 17:30

从山脚开车上山,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约十几分钟就到了钟云的家。这里位于肇庆市广宁县,在500多米高的山上,钟云和养父钟伯一住便住了18年,但庆幸的是,今年刚刚高考完的钟云如愿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久后,她将正式“走出大山”。 

钟云是2023欢聚阳光助学行动探访的其中一名学子。继7月走访阳江市,今年8月,欢聚阳光助学行动又走进肇庆市广宁县,欢聚的志愿者们将了解递交了助学申请学子们的家庭情况、追梦故事等,为他们解答关于大学和生活的疑惑。

图片



走出大山

从钟云的家远眺,可以看到山下不远处的养猪场。钟云的家非常简单,桌上一台电视机、一台风扇和一个香炉,在另一张桌子上,一张还未拆开的录取通知书正竖立靠在墙上。钟云的养父钟伯笑着把通知书递给志愿者们看,他表示,通知书是在前一段时间到的,但因为小云外出打暑期工了,所以等她回家之后再由她亲自拆开。尽管信封并未打开,但钟伯依旧可以熟稔地说出小云大学所在的城市。

图片

小云是一名弃婴,直到现在,她仍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广宁县心连心助孤扶贫慈善会的工作人员透露,钟伯是在路边把被遗弃的小云抱回家抚养的,至今钟伯依旧没有成家,与他的兄弟住在一起。心连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小云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缺失母爱,他们也会给予关怀,让小云的童年尽可能快乐。

现年已经70多岁的钟伯告诉志愿者们,今年高考结束后,小云就和同学一起去外地打暑期工,在包装厂里,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块,工厂也包吃,“这是她第一次出去打暑期工,做完暑期工之后就会去(帮别人)辅导功课”。在钟伯的眼中,小云是个懂事的孩子,读书从来不用他担心,虽然高中小云身体一直不太好,但她还是顶住了压力,考上了四川的一所大学,“(她有)130多张奖状,二年级开始就做班长,班级排第二名”。

贫穷困扰着这个家庭。钟伯表示,他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工作了,虽然国家会有一些补贴,但是没有单位会聘请他工作,“上了60岁就没人请了”。他几十年前在顺德打工,2003年回到老家种田,但种果也赚不到钱,“十五年来只有两年能赚一两万元”。2016年钟伯不再耕田了,他曾试过去做保安,但去到应聘单位问,别人说上了60岁就不请了,“我说我身体很好,别人说不讲身体,讲年龄的”。

但生活也在好转,除了小云考上了大学,他们所居住的旧屋也在政府的补贴下翻新了。心连心的工作人员透露,除了此次欢聚集团的资助外,社会各界的爱心机构和企业也都曾向其提供过帮助,比如此前他们曾和当地困难家庭的孩子一起去珠海旅游,带小孩去珠海女子学校、珠海长隆等等。这名工作人员表示,这也是小云第一次去长隆玩,“我很清楚记得她当时去那边玩说的一句话,(小云)说如果可以的话,第一要考上大学,第二要拿到驾照,第三个就是要把父母照顾好,找个好伴侣”。

图片

志愿者们通过视频聊天与小云交流

 


独自居住

除了小云,青青也是本次走访的对象之一。她父亲耳疾,二级残疾,母亲去年做了子宫疾病手术,父母都是在工地打散工,青青还有个哥哥,中专毕业,在广州打工,收入也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因在外地打工,无法细致地照看青青,从初中起,青青的妈妈就帮她在校外找了一间出租屋,尽管附近有亲戚照看,但青青难免会遇到需要一个人解决的事情。

“(以前)我一个人不敢在家,在乡下很怕。”独自居住的时间里,青青学会了自己做饭、解决生活的难题。有一次,她一个人在客厅,家里的钥匙放在了卧室里,可是卧室被锁住了,手机也没电了,这意味着她无法出门,青青唯有先填饱肚子,她找了很多工具试图把门打开,后来她发现用菜刀可以把房门打开,最终顺利拿到了钥匙。她也曾在上学路上遇到暴露狂,“不穿衣服也不穿裤子,用表情骚扰我。后来几天,我回家的路上会有警察巡逻,可能是有人报警了”。

学习上也会遇到难题。青青的文件收纳盒上贴着一张写着“465”的标签,那是她当时模拟考发挥失常时写的。她说,她高一高二的成绩一直挺好的,但在高三的肇庆一模时,考试比较紧张,没考好,考了465分,“老师当时也很震惊,后来我就把‘465’这个分数写在标签上,我每天就会看到这个数字,提醒自己,再差也不能低过465分了,之后考试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回归到自己的备考节奏了”。

图片

青青一开始很在意自己考了465分,经常会想为什么会考那么差,怀疑自己没有用,但后来她看到了一条政治题,说的是“十八岁时你会觉得别人都在看你,其实到了六七十岁会发现根本没人注意你”,之后,青青就开始转变心态,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

今年高考,她考上了东莞的一所大学。受小学老师的影响,青青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但她也不知道几年后的自己能不能达成这个梦想,“反正梦想是好的,还得看实际,是有很多选择的”。她告诉志愿者们,她本来想报考汉语言文学,但被调剂到了法学,“法学也是可以接受的,误打误撞也选上了自己喜欢的,那也挺不错的”。

图片



游子求学

走出大山,探索更大的世界,这对于学子的父母而言,既有期盼,也有担忧。家辉的母亲在与志愿者们交流时就忍不住流泪。家辉在今年收到了广州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父亲于2020年病逝,家辉的两个姐姐也在广东读大学,如今,常年陪伴在身边的儿子也要去外地读书,家辉的妈妈难免充满不舍,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

大学意味着距离梦想又靠近了一步。“肯定对大学有期盼啊,努力了那么多年不就为了上大学吗?”家辉告诉志愿者们,他喜欢打篮球,在大学除了要考过英语四六级,他还想进学校的篮球社,“还会找一些兼职,听我姐姐说有勤工助学,我也准备了解一下”。

800x1067_64f4251239fd3.jpg

家辉的家里放着自己耕种的农作物

此次到肇庆广宁站走访,主要是2023欢聚阳光助学行动的志愿者们与递交申请的学子们进行深度交流。在聆听学子们的学业家庭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设想的同时,志愿者们也会依据学子的个人情况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此外,志愿者们也给学子们带来了一些生活物资。

在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怎么处理人际关系、要不要读研、怎么兼职赚钱等等是这些学生最关注的话题,欢聚的志愿者们也分别给他们分享了申请助学金、转专业、学习外语、面试等等的小技巧。

2023欢聚阳光助学行动由欢聚集团和南方都市报主办,并获得了凉茶品牌王老吉的支持,活动已经于7月13日启动,将面向广东全省,遴选出100名2023级困难大学新生,为每名学子一次性资助5000元人民币,帮助其圆梦大学。

图片


阳光助学行动是一个全国性大型公益平台,自2001年启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捐资助学,22年累计直接资助超过23000名困难学子,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大学梦想。

参与本次活动的欢聚集团,长期致力于关爱和守护困境学子的梦想,2022年,欢聚除了参与阳光助学活动以外,为改善乡村地区的教学与办公条件,还先后向潮州、茂名、清远等地捐赠书籍、文体用具、电脑等助学物资,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奉献力量。

同时,南方都市报自2003年也开始加入阳光助学行动,并一直坚持践行媒体责任,引入大数据、智库报告、公众调查、民意榜单和评价产品等手段,为助学等公益事业赋能。

除了肇庆广宁站外,2023欢聚阳光助学行动还将深入广东多个地市,一起去聆听和守护更多学子的梦想。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钟云、青青、家辉皆为化名)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摄影:实习生 王一棠

编辑:冯家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