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致谢走红的苏正民支教后回校读研:先打好基础再回报家乡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3-09-04 21:55

毕业论文“致谢”走红后返乡支教的四川凉山小伙苏正民,结束一年支教后,已返回母校读研。9月4日,刚开学的苏正民告诉南都记者,返校前他带上了学生送来的信件,“是一种慰藉。”未来三年攻读硕士期间,他将以学业为重,“打好专业的基础,只有自己能力更强,才能为家乡做更多事。”毕业后他最终还会回到凉山,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扎根家乡。

图片

苏正民(右)开学报到。受访者供图

结束一年支教重返母校读研

今年25岁的苏正民生长于凉山州喜德县小山村,曾在国家助学政策和社会帮扶下,一路克服贫困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去年,这段求学经历被他写入论文“致谢”,在全网传播“刷屏”,令众人深受触动。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他重返家乡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在凉山州越西县第二中学教授道德与法治课。

9月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来2023级新生。支教一年期满后,苏正民也从家乡出发,辗转乘车一天一夜,回到久违的母校报到。苏正民告诉南都记者,未来三年,他将在此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业,他所选择的专业是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这个阶段绝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打好专业的基础,只有自己能力更强,才能为家乡做更多事。”

离开家乡前,苏正民还带上了学生们送来的信件,“每次看到就会想起他们的样子,是一种慰藉。”有学生写下,“您是我最崇敬的老师”“时间好快真舍不得您”,也有学生邀请他到家里玩,“去看我们家的牛”。

图片

苏正民收到的学生们的礼物和信件。受访者供图

刚到越西县第二中学的第一学期,学生们总问苏正民,下学期还会来吗?后来得知支教时间只有一年,到了第二学期,又急切地问他,什么时候离开?苏正民向南都记者回忆,分别前,学生们早早为他准备了礼物,用卫生纸折出花瓣,将粉笔研磨成粉末,撒在上面做成颜色各异的花朵。

完成学业后将回凉山扎根家乡

两年后,这些学生即将初中毕业,苏正民也为他们逐一写下寄语,鼓励孩子们写出心愿,共同放入心愿瓶内,“毕业后我们一起打开心愿,愿他们继续努力,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彝语里孩子们被叫作“阿依”,大学期间苏正民曾开展“阿依助学计划”,返乡支教后他筹建起“阿依公益书屋”。常来书屋的孩子们,父母大多在外务工,或是易地搬迁至此。“我们是为这样一群小孩,稍微去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有时,书屋还会开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素质拓展课程,西昌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也会辅导孩子们的功课。

苏正民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正在筹建第六、七间书屋,“部分乡村孩子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希望能有更多专业的人加入,寒暑假做志愿者带他们阅读。”

今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新一批支教老师又来到凉山。苏正民告诉南都记者,完成学业后他最终还会回到凉山。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他只觉得平常。正如他在论文“致谢”中所写的,“我至少要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扎根家乡,带着知识回到大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在这个地方做一点贡献,我心里面才能够稍微平衡一点。”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身边好人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