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 9月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以下简称《河套规划》),此前8月29日,上述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印发,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至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至2035年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
俯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多个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时间回到六年前,2017年1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合作区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是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汇点,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园区面积3.02平方公里,香港园区面积0.87平方公里。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具有一河两岸、一区两园、跨境接壤、合作开发的独特优势。时隔六年,深圳园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具体建设情况如何?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深圳将举全市之力推进河套合作区建设。据介绍,目前深圳园区已集聚了一批科技创新资源,包括设立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目前,香港5所知名高校在深圳园区已设立10个创新研发平台,落地5家世界五百强研发中心、5家独角兽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汇聚海内外院士12名、科研人员3000余名。
此外,深圳市同时探索一批开放创新举措,推出“深港联合政策包”28条,实施简化科研样本出入境等5条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先行先试政策,挂牌成立深圳数据交易所并开展全国首单场内跨境数据交易。
近三年来,深圳园区内筹建了一批科技创新空间,包括建成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1个专业园区,筹集高品质科技空间约80万平方米,其中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本周四将正式投入使用。
他表示,下一步深圳市将着力激发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活力,对接香港以及国际通行创新规则,实行同行评议制、项目经理制、经费包干制等国际先进科研管理机制,对重大科技问题实行全球揭榜,探索实行科研机构与企业“白名单”制备案管理,加快建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加速汇聚香港以及全球顶尖科创资源,力争至2025年打造深港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20个以上,落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5个以上。
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通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打造一批研发服务平台、产业中试转化基地,“努力让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在这里试验,在这里成功转化。”
此外,深圳市还将推动“一区两园”协同开发建设,加强双方园区的规划衔接,加快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国际人才社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至2025年累计建成科创空间150万平方米以上。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