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国庆双节长假临近,“国庆住我家”流行了起来。一些住在热门旅游城市的网友在社交媒体发起私宅短租,他们愿意出租自己的房屋给旅客居住,费用比酒店、民宿更便宜。该现象流行的背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长假出游酒店要么一房难求,要么房价水涨船高。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此前监测发现,中秋国庆期间酒店房价有暴涨趋势,最高涨4倍,主要是经济型酒店。除了假期效应和出游需求激增等因素,住宿房价变化也受到了酒店行业自我革新的影响。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国内上市酒店财报数据发现,今年商务出行及休闲旅游需求的快速恢复,拉动了住宿需求的快速增长,酒店房价和经营业绩明显提升,其中经济型酒店恢复进程比中高端酒店要快,但是整体规模持续缩减,二星级及以下酒店十年间减少了超七成。从酒店布局动向来看,行业在消费升级需求下正加快向中高端酒店转型发展,未来经济型酒店可能还将持续减少,公众酒店住宿需求或将出现新变化。
八成酒店上半年实现盈利
2023年上半年,休闲游及商务差旅消费需求明显释放。文化和旅游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出游需求的明显增长也让酒店行业迎来确定性的“复苏、向上、扭转”的良好局面。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从已公布上半年业绩的10家国内酒店来看,目前有8家酒店均实现了盈利,华天酒店虽然没有实现盈利但也进一步减少了亏损,仅大酒店一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就净利润同比增幅来看,一半酒店的同比增幅超过100%,其中同比增幅最高的为金陵饭店,增长了900%,其次是锦江酒店(543.22%)、华住(304.59%)、亚朵(ATAT)(271.01%)、首旅如家酒店(172.9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半年不少酒店企业实现扭亏为盈,但对比2019年同期,仍然存在些许差距,净利润比2019同期要少的酒店占了六成。比如锦江酒店、首旅如家酒店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23亿元、2.8亿元,2019年同期则分别为5.68亿元、3.67亿元。另外,酒店行业巨头包括华住、锦江酒店、首旅如家的平均出租率均不及疫情前水平,因此,酒店业的全面复苏仍需一定的时间。
经济型酒店恢复居前
酒店业经营业绩可喜,一大原因是受到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的同比提升等因素影响,RevPAR衡量的是酒店整体及单个房间的收入潜力,行业巨头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显著。
华住集团披露的运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住中国的RevPAR大幅回升至2019年水平的121%,2023年4月、5月和6月的RevPAR则分别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127%、115%及123%。锦江酒店披露,4、5、6月份境内酒店整体RevPAR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3.48%、61.63%、18%,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16%、104%、108%;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3年第二季度,首旅如家全部酒店RevPAR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9%。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相比中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恢复进程更快。以首旅如家、华住为例,今年二季度,首旅如家旗下经济型酒店、中高端酒店的平均房价分别为202元/间、317元/间,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19.53%、87.81%;华住旗下经济型酒店、中高端酒店的平均房价分别为231元/间、378元/间,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23.53%、117.03%。
而在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方面,首旅如家旗下经济型酒店、中高端酒店分别为145元/间、222元/间,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02.84%、83.15%;华住旗下经济型酒店、中高端酒店则分别为309元/间、192元/间,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12.28%、113.60%。
二星级及以下酒店十年减七成
虽然经济型酒店恢复进程较快,但从酒店财报数据来看,经济型酒店数量正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特别是在三年疫情防控期间,减幅加快。以华住集团为例,2020年华住集团旗下经济型酒店占比高达64.50%,但此后该项占比逐年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经济型酒店占比降至56.32%。另外,华住预计今年将关闭600家经济型酒店,并新开1400家中高端酒店。而首旅酒店、锦江酒店从2019年起就逐年减少旗下经济型酒店开店数量,到2022年底已经不足一半,首旅酒店旗下的经济型酒店数量更是仅余三成。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早在十年前,酒店业就开始减少经济型酒店数量。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文旅部历年公布的全国星级酒店数量发现,2013年至2022年期间,星级酒店数量减少了近四成,其中二星级及以下酒店数量“缩水”最严重,十年间共减少了2174家,减少了超七成。三星级酒店也从2013年的5631家大幅跌至2022年的3487家,减少了约38.07%。相较而言,四星级、五星级酒店“抗压”能力更强,减少数量仅有32家。
冲刺中高端成为发力重点
不难发现,酒店业之所以优化调整经济型酒店,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型酒店受三年疫情影响更大,盈利能力不稳定;二是随着人力成本和租金压力不断上涨,经济型酒店房价或许已经很难扛住成本上升的压力。加快冲击中高端,意味着利润更高。
申万宏源曾在研报中测算:同样入住率的情况下,中端酒店的营收规模能达到经济型的2-2.5倍。2022年,尽管同属“全球十大酒店集团”,但万豪集团营收207.7亿美元,约等于10个华住、13个锦江、28个首旅。从RevPAR上看,虽然中高端酒店恢复进程不如经济型酒店,但是价格明显高于经济型酒店。仅对比三大酒店集团2023年Q1的平均客房收入可以发现,中高端酒店的平均客房收入在经济型酒店1.5倍以上。此外,中高端极端产品盈利高、受众稳定,遇到经济下滑和市场风险时,抗风险能力显然要比经济型酒店强。
对于各大酒店品牌来说,当下的中高端酒店市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酒店业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中高端酒店是酒店业的主要构成,占比基本在70%以上。而目前我国酒店市场仍以经济型为主,中高端酒店仅占比35%左右。
“中高端酒店投入比高端奢华酒店低,在县域市场中高端品牌也很容易成为当地标杆,如希尔顿酒店集团旗下的希尔顿欢朋酒店、锦江酒店旗下维也纳酒店等品牌,更容易打开低线城市的增量。”中信建投商贸社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乐文预计,未来五年,中国酒店连锁化整体将突破50%,大者越大、强者恒强是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经济型酒店或持续减少
酒店业发力中高端市场,未来经济型酒店会不会减少?华住CEO金辉曾在2022年对外表示,华住未来将不再发展经济型板块的软品牌,并将于未来一至两年内加速退出经济型软品牌酒店市场。观其财报数据,发现2021年起华住已经持续关闭了不少低质量的经济型软品牌和汉庭1.0的产品。2021年华住关闭了175家,2022年关闭了237家,今年上半年则一共关闭了252家,半年时间关店数量超过去年全年。不只华住,首旅如家酒店也在向中高端品牌冲刺,2022年关停了298家经济型门店,新增了133家中高端门店。酒店巨头的经济型门店关店数量越多,也意味着未来供给侧有可能“短缺”。
未来经济型酒店或许还将持续减少,这一点可从酒店新开店数量得到印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8月,新开业酒店民宿数量达到1314家,其中近七成酒店民宿的自身定位属于中高端型或中端型,新开业的经济型酒店仅有210家。
经济型酒店规模持续缩减,或许是公众旅游消费升级的表现结果。首旅如家酒店集团发展中心总经理陈峰谈道:“近年来消费升级已成大的行业趋势,或者说,新一代消费者们更在意自己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以及酒店品牌所提供的生活方式。而中高端酒店就很好地在体验和性价比中做到平衡。”南都大数据研究员梳理酒店平均出租率发现,今年以来,四、五星级酒店的出租率高于其他星级酒店,二季度恢复水平更是接近于疫情前,但三星级及以下酒店的出租率仍未超过一半。早在2017年至2019年,五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就提升至六成,四星级酒店普遍维持在55%左右。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谢小清 实习生 傅纪岚 梁颖琛 王敏
设计:甘丹 林泳希
数据来源:文旅部、酒店财报、媒体公开报道等
编辑:谢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