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青椒姐姐”朱立芳:是学生的定海神针,也是邻家大姐姐

南方都市报APP • N视频
原创2023-09-10 15:49

明星教师、女博士、小镇姑娘、网红博主,这些都是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90后”青年教师朱立芳身上的“标签”,在抖音平台上有着58.3万粉丝的她,在日常生活中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青椒姐姐”。“去掉职业的标签,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去相对放飞呈现自我的场合。”朱立芳说。

图片

朱立芳

学生的定海神针:“一见到她,我心里就有底了”

提到用三个词形容“青椒姐姐”,广东财经大学的学生说,班主任朱立芳在他们心目中是“亲和”的、是“定海神针”和“坚实后盾”。“大一的时候朱老师给我们上《新闻学概论》的课程,课上老师会引用很生动新颖的例子,让我们把新闻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私下里我们也很乐意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有关社交账号运营的问题我们也去会问她。”许多学生表示,课后和朱立芳进行交流的时候,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她就像个亲切的大姐姐一样,有这样的班主任真的很幸福。”

听到学生对她的评价,朱立芳则表示,自己也一直还是有一种学生心态,因为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校了,之前也没有做过其他的工作,所以经常也会觉得自己好像是学生们的学姐一样。

作为高校青年教师能够融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青椒姐姐”也有着自己的秘诀,“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一些游戏或者各种‘缩写梗’、流行语入手,了解他们对此感兴趣的原因,慢慢地学生就觉得你是一个愿意去与他们交流的老师。”

外“E”内“I”,用“E”力量带动学生参与度

了解到年轻人热议的话题“MBTI十六型人格【一般指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后,朱立芳也去做了测试。在许多学生及“粉丝”的印象中,朱立芳总是在课堂上娓娓道来,面对短视频镜头时侃侃而谈,这种形象应该是一个E型人(外向型),但测试的结果却偏向于I型人(内向型)。

图片

朱立芳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

对此,朱立芳觉得自己是一个“线上放飞,线下社恐”的人,她说:“在一开始做短视频时,要克服很多心理障碍,面对镜头需要很健谈,但其实在生活中我确实是有一点‘社恐’的,能不去的社交尽量不去,不需要我主动开口的场合,我一定不会主动开口。”

但同时,朱立芳也发现,在课堂上,“E人”老师更能带动气氛、引导学生,“据我观察,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或者面对老师的时候都很腼腆。老师不叫到,他们就不会主动去看老师的眼睛。这种腼腆的感觉随着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之后会迅速扭转,主动开口社交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没有人会等着去发现你的亮点,机会只能靠自己抓住。所以面对学生我会经常展现自己‘E’的一面,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来。”

“硬核”老师:将自己成功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

朱立芳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其实第一个爆火的短视频是她“求来的”。起因是她在抖音上开了一场直播,发现评论区大家纷纷留言“高启兰”“狂飙”“广东高启兰分兰”等评论,感觉到好奇的朱立芳了解到这部热播剧集中“高启兰”这一角色长得和自己十分相像,而作为从教新传专业的教师,她所具备的“网感”让她抓住了这一热点。“过年时的一天我拜托了我的姐姐去家楼下超市卖鱼的地方拍视频,一开始姐姐觉得作为大学老师不该拍这种视频,在我软磨硬泡下,才肯下楼帮忙拍摄。因为姐姐的不配合,视频也是一遍拍完,没想到最后的视频居然火了。”朱立芳说。

“青椒姐姐”这一社交账号的昵称取自“青年教师”的简称谐音。通过前期爆火的视频积累起的粉丝基础,再加上青年教师是一个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体,朱立芳以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同时结合一些时事事件及个人观点拍摄短视频,分享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及看法。

图片

课堂上的朱立芳

一个自拍杆,一盏补光灯,一个麦克风,还有一把防蚊的蒲叶扇,这就是朱老师的全部拍摄装备。“基本上99%的视频都是自己拍的,还有1%的视频,有时是学生帮我拍的。”通过一系列实践,朱立芳对于“流量爆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开始将自己账号运营的经验和体会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我的抖音后台数据是对学生开放的,在课堂上也会作为教学一手案例。数据分析、评论私信、合作信息等我都会截图放到PPT里给学生们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分享一手资料,带着学生一同探讨数据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平台特点是朱立芳上课的精髓。“互联网发展太快了,谁也不知道背后的黑匣子是怎么运作的,所以我觉得边实践边教学进行补充是很重要的。而且每个学期都能出现做出爆款的学生账号,这样的运营也能成为学生的副业,真正实现了“双赢”,我也很有成就感。” 

是老师让我变得更想成为老师”

成为一名老师,对朱立芳来说是“一种荣幸”。多年前还是“小镇做题家”的她,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大学老师。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她的妈妈特别想让她报师范专业,但那个时候的朱立芳非常抗拒,觉得在学校待了这么多年,不想再做老师,不想再跟学校有任何关系。但进入大学后,她遇到了许多影响自己人生抉择的老师。她回忆起十几年前大学本科时的一名老师。“当时,我的老师在一本书的斐页上面写道:‘天底下竟然有这样一件好事,这个工作可以让你尽情地去阅读你自己喜欢的书,去写你想写的文字,每个月还给你发着足够你温饱和养育家庭的工资。这份幸福的工作叫老师,而我就是这样一名老师。’”当时看到这些话,她觉得很受触动,开始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这样一个角色。然而梦想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实现了,她也成为了那个能让学生产生感动和向往的老师。朱立芳说:“你没有办法去知道哪个选择是对的,只有努力让你的选择去变得正确。当你不知道前路在哪里的时候,真心建议大家做起来、走出去,努力向前,走着走着路就明了。”

图片

朱立芳

在谈论到当代年轻人面对焦虑的态度时,朱立芳表示现在焦虑越来越普遍,尤其是互联网变化多端,培根育苗不一定能开花,但“躺平”必将颗粒无收,一无所有。

“大家总说,躺不平,卷不赢。当我们只剩时间、只剩青春的时候,那就努力吧!当焦虑的情绪到一定程度之后,每个人去应对这个焦虑时候的不同的选择。有的时候,我们会讲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卷,就是水涨船高,你卷到最后,跟你卷之前的那个收入差不多,因为整个行业的门槛太高了。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躺平肯定是暂时的,就像我们嘴上说着躺平,但大家都明白就是生活是自己的,生活要向前的话你肯定不可能真的躺平。我倒是觉得可以适当地通过短暂的躺平来缓解一下自己的焦虑,恢复节奏后再继续往上努力。”朱立芳说。作为老师的她,始终建议学生适当地积极努力一些,在其他人躺平打游戏时,努力一定不会辜负自己。 

采写:南都记者 马青 实习生 杨可儿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实习生 冯卓旭 张姝乐

编辑:陈蓓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